晚秋的清晨,天刚蒙蒙亮。在安陆市雷公镇王祠村五组,村民何中恩已经开始了一天的忙碌,清扫鸭圈、投喂鸭食……
现年49岁的何中恩,曾是村里最先富起来的那一批人。
“他从岳父手中承袭了牲畜屠宰技艺,拥有执业医师资格证的妻子还开着一家小诊所。”王祠村党支部书记张华介绍说,九十年代中后期,何中恩家便在安陆市区购置了商品房,还在村子里盖起了3间两层小楼。
可是,正当何中恩一家人生活过得有滋有味时,命运的打击接连而至。
2006年至2012年期间,妻子、岳父相继身染重疾离世,岳母也因过度悲伤而自缢身亡。一系列变故将这个原本宽裕的小康之家拖进了生活的泥沼。为给家人治病,何中恩卖掉了市区里的商品房,还背负上了十余万元的债务。
在随后的日子里,何中恩咬牙苦撑,一手将年幼的儿子拉扯成人,还陆续张罗了3个妻妹的婚事。他这种重情义、显担当的举动,一时间在十里八村被传为美谈。
因家中情况特殊,2015年,何中恩被列为了建档立卡贫困户。在雷公镇党委政府、安陆职业技术学校驻村扶贫工作队的扶持帮助下,他利用村中15亩闲置水塘和周围的部分抛荒地,开始了蛋鸭养殖。
养鸭子,看似简单,却门道颇多。驻村扶贫工作队从省农科院请来专家,对何中恩进行了一对一的养殖技能培训。他头脑活络,一学就会,蛋鸭规模迅速扩大到了近3000只。
2016年,何中恩的蛋鸭养殖事业迎来“丰收季”,获利3万余元,成功摘帽出列。
这极大地激励了何中恩对生活的信心,他下定决心:不仅要脱贫,还得能致富,还要带上村里的未脱贫的贫困户一起干!
王义高,王祠村三组人,早年丧偶,后因病致贫,但未丧失劳动能力。
“不下地务农、不外出务工,每天吃完饭后的唯一去处就是村里的麻将馆,一坐就是一整天。”村党支部书记张华坦言,被列入贫困户后的一段时间内,王义高的“等靠要”思想相当严重。
今年初,王义高听闻了何中恩靠养鸭子脱贫出列的故事。“有钱赚,可以搞!”他回到家中思索一番,决定跟着何中恩学习蛋鸭养殖。
得悉王义高的“小心思”,何中恩也不藏着掖着,“只要你肯好好搞,技术这块儿不成问题,我知道的都会教给你!”
吃下了“定心丸”的王义高不再犹豫,当即拿出了6000元积蓄,一次性买入了1200只鸭苗,并在何中恩的指导下,迅速掌握了蛋鸭养殖技巧。
“这笔投入对我而言不算小数目,但我有信心,1年就能回本!”面对记者,王义高乐呵道,日子从此有了奔头,自己对待生活的心态也截然不同了。
在自己摆脱贫困的同时,还竭力帮助同村乡亲走出困顿。何中恩成为了雷公镇自主脱贫典范,并于去年获评安陆市“十星级文明户”。
“今年,我计划争取蛋鸭规模上5000只,再发动一些有自主脱贫意愿的村民跟着我一起干。”谈及未来,何中恩眼神笃定。
(记者 许航 殷杰男)
请输入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