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陆有个最美家庭,祖孙三代从军,家国情怀代代相传

身为中华儿女,保家卫国是每个人应尽的职责和义务,必须时刻准备着。

在安陆市赵棚镇腊梅村,就有这样的一个家庭,祖孙三代参军入伍、无私奉献、保家卫国,书写浓浓的爱国情怀。这个家庭就是魏国强家庭,父亲魏华升、儿子魏永富。

魏华升为了信仰而战,和平年代,不以功自居,没有给政府增添麻烦,自力更生,直至去世。魏国强继承父亲遗志当兵,舍小家,为大家,复员后,一直为家庭生计而忙碌,不愿给组织找麻烦,无怨无悔;魏国强的儿子为义务而从戎,期间待遇补贴甚微,现同普通人一样,靠打工生活。

9月12日,魏国强家庭喜获2019年“荆楚最美家庭”荣誉称号。

魏华升:战火纷飞年代,用鲜血书写忠诚

魏华升,魏国强的父亲。1941年,在李先念创建赵家棚抗日根据地时,年仅16岁的魏华升报名参加抗日游击队,跟随李先念的部队辗转多地抗击日寇。曾先后参加了赵棚楂山、牧牛山、鱼塘庙等多个战役。

在楂山战役中,魏华升所在班遭遇日本一股小分队袭击,战斗激烈。血战后,班里只剩下魏华升和战友张万泽2人,张万泽身负重伤。魏华升不顾日本鬼子的追击,冒着枪林弹雨,硬是背着战友,艰难地转到安全地带,并进行抢救。

张万泽老人如今仍健在,每次谈到那次战役,老人眼中充满怀念与感激,经常说“要不是老魏的生死相救,我可能活不到今天”。

1948年,魏华升老人随部队南下,在广东同当地一名女同志结婚,育有三个儿子,曾担任广东四会县公安局长。

1960年,为响应当时下放政策,魏华升老人回到老家赵棚镇魏湾村,做回一位普通农民,过着简朴的生活。

1988年2月,魏华升老人不幸离世。

魏国强:血与火的考验中,展示中国男儿的尊严

1976年,正值中越两国一直闹摩擦时期。魏华升老人积极鼓励儿子去当兵,魏国强至今还记得父亲当时的叮嘱:“国不安,哪有家安?”

在魏国强的印象里,当时家里穷,一家老小温饱都难以解决,魏国强正是家里的当家劳力,但在父亲的强烈要求下,魏国强参了军,扛起枪,上了战场。

1979年2月,对越反击战打响,魏国强所在的54军炮兵团参战。在猫耳洞里,他跟战友一蹲就是几个星期,洞内空气潮湿,生存环境极其恶劣。那时,广西的民众热情支持对越战争,民众自发每五里设一茶亭,十里设一饭亭,全心全力支援前线。

1980年,魏国强复原回家,给父亲带了一双解放鞋、一套旧军装,父亲一直舍不得穿视若珍宝。回家后,魏国强种了1.5亩地,当年结婚,次年得子魏永富,后又添了一个女儿。

“尽管家里条件不好,但我们有手有脚,不能给国家添麻烦。”穷则思变,魏国强找到一个老战友,一起种植湿地松、桃树、银杏树等苗木,补贴家用。如今,魏国强家的苗木收入每年一万多元。

魏永富:和平年代,参军入伍更显担当

1988年,魏永富长大成人。魏国强要把唯一的儿子送去当兵,亲戚、乡邻们炸开了锅:这是和平年代,当兵干什么;别这么狠心,要替孩子的锦绣前程着想。

魏国强说:“送儿子去当兵,是我家世代保家卫国传统,儿子还能在部队得到历练。”

从小听父辈军旅故事长大的魏永富,对父亲的想法毫不质疑。

经过层层审核、把关,魏永富如愿入伍,成为新疆哈市步兵团一员。

在部队里,魏永富发扬父辈肯吃苦、求上进的传统,努力当一名优秀的义务兵。他说,“我不能给家里丢脸!”

服役三年期满,魏永富复原回家,带回一双新皮鞋、一套新军装,乐坏了一家人,到现在衣服还留存着。

“为了国家和平,为了更多老百姓过上好日子,父辈们付出了自己的努力,奉献了自己的力量,实现了人生价值,”魏永富说,不后悔在和平年代参军入伍,他以生在这样的家庭感到自豪。

受家庭熏陶,魏永富14岁的儿子一直嚷嚷着,等自己长大一点也要像父辈一样参军报国!不仅如此,在魏国强家长大的侄子,成年后也参了军,他打算自己孩子到龄后也送到部队去当兵!

在魏国强家庭,参军报国的热血情怀正一代代延续下去……

(记者 朱辉 刘壮)

(作者:朱辉 刘壮)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