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肉牛每天喂食2次,每次350斤……”阳春三月,在安陆市南城街道办事处大塘村3组一斜坡旁的牛舍里,46岁的仰双安正忙着将白萝卜切碎,与玉米粉、豆渣等按比例拌匀,准备给牛喂食,白萝卜是仰双安用自家牛粪栽种出来的,去年种了4亩。
仰双安在饲喂肉牛
牛舍长32米、宽12米,里面布局6个隔间,饲养着“夏洛莱”“西门塔尔”两个品种的肉牛,这两种牛体格大、生长快、肌肉多、耐粗放、营养价值高,公牛能长到1200公斤,母牛能长到800公斤。
仰双安从河南、襄阳等地购回种牛。最多时,他养了42头,去年底顺利出栏28头,现存栏14头,他说,这座牛舍是全部“家当”,也是一家人的希望,不敢马虎。
仰双安大女儿有智力障碍,小女儿出生后的第二年,妻子患上了糖尿病,这一病就是12年,一家人借住在兄弟家,靠仰双安在建筑工地打工和耕种东借西凑的9.5亩耕地维持生计。
2017年,在驻村工作队动员和鼓励下,仰双安打算成规模生态饲养肉牛。这个想法得到远在广东某企业当高管的亲戚支持,他分两次,共汇款30万元,解决仰双安养牛的资金困扰。
但牛怎么养?多方考量学习后,仰双安有了自己的想法——用“微循环”方式,成规模养牛。
成规模养牛,首先要考虑的是牛粪处理问题。请教过办事处畜牧中心,仰双安按要求建造牛舍,并同步开挖了5米长、3米宽、6米深的化粪池,集中处理牛粪,陆陆续续买回种牛42头。
仰双安将牛粪经过发酵处理后,作为有机肥料回田,种萝卜、种草料,再把种的萝卜和草料喂牛。
他专门拿出8亩田种料草和萝卜。但这8亩地远不能消化“日积月累“的牛粪。大塘村以及周边村庄种了数千亩蔬菜,牛粪经过化粪池处理后,仰双安免费让菜农全部拉走种菜。
经过一年的摸索,仰双安已经熟练掌握了“微循环”规模养殖肉牛的技术要领,第一批牛全部成活。
去年腊月,仰双安卖掉28头,平均每头纯赚5000元,纯收入14万元,获得市级产业扶贫“以奖代补”资金5000元,一举甩掉“穷帽子”,被评为安陆市2018年度“我脱贫、我光荣”示范户,市里给予5000元奖励。
仰双安准备两年内靠养牛盖一栋新房子,让一家人住上自己的新房子,过上好日子。
眼下,种料草的季节即将来临,仰双安准备拾掇田块,将草田扩大至10亩,他打算今年把养殖规模扩大到60头。
(记者 朱辉 通讯员 秦红)
请输入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