尊老爱亲 相濡以沫 含辛茹苦 教子有方——棣镇石河村李文强家庭

李文强、侯凤年夫妻俩是棠棣镇石河村普普通通的农民,他们的家庭是一个幸福的5口之家,他们家有一个22岁的女儿和两个正在读重点高中的双胞胎男孩。虽然只是千千万万平凡家庭中的一个,却是一个充满希望、值得羡慕和争先效仿的家庭。全家人孝老爱亲,互相帮扶,亲友和睦,秉承忠厚勤奋传家的家风,深受邻里和社会的好评。尤其是女主人侯凤年更是让周边的人称道,她孝敬老人、教子有方,通过她的言传身教把这些美好的品质传递到孩子们的身上。

一、尊老爱亲,和谐维家

尊老爱亲是中国传统美德,为子女做出榜样。平日李文强、侯凤年夫妇对待双方老人关怀备至,倾心照料,数十年如一日,从无怨言。

1988年的一天,父亲不小心把腿摔断了,几个儿子用类似担架的简易床把父亲抬到医院,因为都在外面打工,急着赶回单位,几天后几个哥哥都走了,李文强、候风年夫妇主动承担起照顾父亲的事情,白天看着父亲打针,伺候父亲吃饭喝水,给父亲端屎端尿。晚上还要为父亲揉捏一下身体,夫妻俩轮流休息,留一个人照顾父亲。一个多月下来,夫妻俩都瘦了一圈。2011年,83岁的父亲行动不便,加上患有高血压、心脏病,只能整日躺在床上,俗话说“百病床前无孝子”,但是李文强夫妇不离不弃,精心照顾父亲的日常生活。2013年,父亲安详地离去,留下母亲一个人,李文强夫妇把母亲接到家里亲自照顾,媳妇侯风年更是像亲生女儿一样对待婆婆,老人常说:“我没有女儿,我的媳妇和女儿一样”。

李文强、侯凤年爱人以心换心,得到父母的认可,也得到了家庭和亲邻的尊重,为和谐家庭做出榜样。

二、乐善好施,相濡以沫

互敬互爱是家庭和睦的基础,也是家庭幸福的源泉。侯凤年一家特别善良、充满着爱心,即使家里困难,却还常常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帮助别人。有一次一位讨饭的老婆婆经过她家门口,侯凤年看老人家可怜,留老婆婆在家吃饱了肚子,走时还给了老婆婆200元钱。她用自己的言行教育孩子们要有爱心、孝心,孩子们在她潜移默化的影响下,养成了助人为乐、扶危济困的美德,每当遇到同学有困难时,总是不遗余力地率先相助。

老实肯干的丈夫李文强毫无怨言地在外打工,省吃俭用,把每一分血汗钱都用在家庭上,成为家里的顶梁柱。对于妻子,他除了愧疚,更多的是希望孩子们成才后,再好好补偿一下为这个家立下汗马功劳的妻子。

由于两个儿子是双胞胎,所以照顾起来更费神,儿子上小学的时候,母亲侯凤年每天用自行车推着两个儿子走去上学,两个儿子总是前面坐一个,后面坐一个,三个人一路说说笑笑去上学,提起侯凤年,街上的人基本都认识她,大家都为她伟大的母爱所感动。

侯凤年主动承担起照顾家庭和子女上学的责任,孩子在她的精心照料和影响之下健康成长,夫妻两人也互相体谅,互敬互爱,相濡以沫。

三、言传身教,教子有方

百年树木,十年树人。侯凤年本着成才先成人的原则,让孩子学会如何做一个不断进取的人,学会自尊、自重、自爱、自强,学会做一个独立的人。记得还是大女儿读小学一年级那年冬天的一天,放学时大雪封路,别人家的孩子都由家长背着接回家,侯凤年都领着女儿一步步走回家,她对女儿说:不是妈懒,不是妈不疼你,你要靠自己走不能总是依赖我。

母亲是孩子的启蒙老师,家庭是孩子的第一所学校,侯凤年对孩子的教育非常重视,她让孩子从小就树立崇高的理想与奋斗目标,她总是说“有文化才能成大事”,她用正确的做人准则给予孩子有效的示范,与孩子们一起一步一步地走向成功的大门。

由于孩子多、负担重,家庭主要依赖农业收入,家境比较困难,丈夫外出务工,但出于对孩子教育的考虑,为了让孩子有一个幸福快乐、充满母爱的童年,她放弃了进城务工的想法,在家边种田边照顾教育孩子,生活虽然过得清贫一些,却让孩子的童年充满快乐。

孩子入学读书了,她告诉孩子,要尊敬老师、团结同学,要把老师当父母、同学当兄弟姐妹,要互相关心、互相爱护。2010年的一天,上初中的儿子李小双2个周末没有回家,作为母亲的侯凤年着急了,给老师打了个电话询问情况,经过老师的了解,原来是李小双为了节省路费到同学家去住了,他觉得这样既可以节省路费,有能和同学一起学习进步。侯凤年知道情况后又是高兴又是难过,她为儿子的懂事高兴,也为自己没有给孩子创造好的条件难过。

由于孩子们从小就自立、自强,读书时总是勤奋刻苦、力争上游,老师也格外喜欢他们,学习成绩也名列榜首,家里墙壁上都贴满了孩子们的奖状,大女儿现在已经大学毕业,分配了工作,两个儿子也在同一天凭优异的成绩分别被安陆一中和孝感高中正式录取。

每当村里人对侯凤年的孩子竖起大拇指时,她总是说,孩子们还有很长的路要走,为国、为家,他们都还要更加努力!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