增强“钱变纸”和“纸变钱”的能力!代表委员提出这些“金点子”

在“十四五”开局之年,如何充分发挥科教大省优势,做大做强国家战略科技力量的湖北盘子,为科技自立自强作出更大贡献?


1月26日,省委主要领导在参加省政协十二届四次会议第一联组讨论时指出,自立自强必须更强调自主创新,要把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摆在更加突出位置,充分发挥湖北科教资源优势,深化科技创新动力机制、科研成果转化机制改革,促进政府、企业、科研院所各司其职、各尽其能,既增强“钱变纸”的能力,通过科技活动形成更多科技成果;又增强“纸变钱”的能力,把更多科技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要让企业成为科技创新的主体、承接创新成果的主体,加强知识产权保护,激发科技人员研发创新、成果转化的积极性,让创新源泉充分涌流,让科技工作者“名利双收”。要推动关键核心技术攻关,解决一批“卡脖子”问题。


代表委员纷纷表示,在湖北开启新征程谱写新篇章中,要千方百计增强科技创新支撑能力,抓住科技创新这个关键变量,提高“钱变纸”和“纸变钱”能力,实现更多领域创新领先、发展领跑。


把政策“加乘” 给人才“松绑”


省政协委员、华中科技大学化工学院副院长

谭必恩


图片


感言

加快科技成果转化、以科技创新驱动经济发展,对于推进湖北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意义重大。


省委主要领导提出,要形成一个科技创新的动力机制和能创新的体制机制,给科技人员松绑,给科创企业增添活力。


谭必恩说,近年来,我省相继出台“科技十条”“自主创新条例”“科创20条”等政策,启动实施“科技成果大转化工程”,基本实现了各类要素的集聚共享共用及科技资源的顺利流转,掀起了科技成果转化的新高潮。但是,在实践中仍存在短板。


这些短板表现在,我省科技成果转化政策“加乘效应”有待发挥,科技成果转化承接能力有待提高,科技成果转化中试环节有待加强,科技成果转化协同机制有待完善。


谭必恩建议,优化科技成果转化政策,加大科技成果转化在高校院所党政主要领导考核指标中所占比例,探索以事前产权激励为核心的职务科技成果权属改革,开展科技成果作为无形资产与传统国有资产差异化管理试点,进一步落实科技成果“使用权、处置权、收益权”改革,打通成果转化政策“最后一公里”。


他还建议,完善市场化科技成果转化机制,引导高校院所面向企业需求开展订单式技术研发攻关。调整高校职称评审导向,将与省内企业合作的“横向项目”视同为国家级“纵向项目”,降低评审时论文的权重。激发高校院所科技人员创新活力,鼓励高校院所探索科技成果知识产权混合所有制改革,完善科技成果定价机制,落实以增加知识价值为导向的收益分配政策。降低高新技术企业税费和成本负担,激发活力。


实事求是推动思想解放


省政协委员、武汉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教授

邹薇


图片


感言

要从根本上推动科技创新,需要一场触及灵魂的改革。


省委主要领导指出,深化科技创新动力机制、科研成果转化机制改革,促进政府、企业、科研院所各司其职、各尽其能。


“湖北与沿海发达地区的差距并不在于资源禀赋、区位条件、基础设施、人力资本、产业基础等方面,而是在改革创新的思想意识上。”邹薇说。


在邹薇看来,我国改革开放40多年的成就,是一部解放思想、锐意改革的史诗。


她说,从“真理标准问题大讨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大讨论”,到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每一次思想大解放都真真切切地推动了生产力大解放。在新发展阶段,要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实现“建成支点、走在前列、谱写新篇”,必须推动新时代思想大解放,以“敢为天下先”“勇闯无人区”的改革创新精神,铸就高质量发展的强大动能。


邹薇建议,在推动改革创新的过程中,必须着力解决思想意识问题,摒弃行政包办意识、部门本位意识、守成恋旧意识、封闭自固意识、安于中游意识、草莽行事意识、重言轻行意识、浅尝辄止意识、畏难怕错意识、重物轻人意识,强化示范效应、学习效应、实践效应、平台效应,坚持问题导向、目标导向、结果导向,实事求是推动解放思想,用汗水浇灌收获,以实干笃定前行。


让科技工作者“名利双收”


省人大代表、江汉大学法学院院长

赵立新


图片


感言

湖北是人才大省,如何让创新人才聚集优势产生助力高质量发展的应有创新效能?


省委主要领导提出,在科技活动和科技成果转化中,要让科技工作者“名利双收”,这才是科技创新的活力与源泉之所在,我们乐见这种“名利双收”。


“要让岗位设置、绩效考核、职称评定和薪酬待遇等管理机制,与开门办学服务创新的理念兼容,让创新人才释放活力。”赵立新说,要理顺政、产、学、研、社等分工协作关系,清除岗位身份和管理体制上的制度壁垒,建立贯穿创新全周期的配套服务体系。


赵立新建议,对现行创新人才和成果管理的法规政策作全面梳理,找出捆绑、阻碍创新的体制机制症结所在,增强制度保障的系统性、连续性、协调性。推动政、产、学、研、社分工协作,对标为人才松绑、为科研清障、为创新加油的政策目标,制定服务创新改革任务清单,培育专业化中介服务体系。


“我们要全面理解创新人才的内涵,既要重视用优惠政策引进特殊人才,留住新鲜血液,更要重视政策激励。”赵立新说,要通过岗位设置、业绩考核、职称评定、薪酬待遇等手段,最大限度地盘活人才存量资源。既要重视自然科学硬科技人才的活力释放,也要重视人文社科软科学人才的活力释放。


赵立新说,在创新平台体系打造上,既要重视市场化、社会化的创新平台和孵化器建设,也要重视分散于各高校、科研院所的创新平台建设,推动高校创新平台与企业创新平台的衔接,推动创新平台的多方共建共享,提升创新平台的建设与运行效益。在创新权益保障上,要打造高品质服务链,覆盖创新全周期,从创新主体培育、创新要素聚合,到创新活动实施、知识产权形成,创新成果推广、创新收益分配,再到创新争议解决,使每个环节都有便捷、专业的服务嵌入。


为创新企业推开“机遇之窗”

省政协委员、人福医药集团股份公司总裁

邓霞飞


图片


感言

生物医药产业是关系国计民生的重要产业,也是我省重点产业之一。


省委主要领导提出,科技创新主体是科技单位,尤其是企业,要让企业成为科技创新的主体。湖北要抓住重点产业的方向来发力、来突破。


在邓霞飞看来,疫后重振的湖北,生物医药产业将迎来发展新契机。


“我省生物医药产业要实现创新发展,首先要提高产业竞争力。”邓霞飞说,我省生物医药产业总体规模偏小,有影响的骨干企业、品牌产品不多。要吸引行业内龙头企业和重磅产品落地湖北,为创新发展提供土壤,需要多创造一些对产业链具有重大影响力和带动作用的原创性成果。


“当前,信息化、智能化、数字化生产线和物联网、绿色发展正在推进生物医药产业格局重构,抢抓机遇,创新发展生物医药产业刻不容缓。”邓霞飞建议,要深入分析湖北实际,明确我省生物医药产业发展重点,抓住窗口期,力争在新型疫苗和诊断试剂、新型化学原料药及创新药制剂、特色中医药等有一定实力的领域,获得国家更多立项支持。


要鼓励创新,持续加强对生物医药研发平台的支持,深入推进产学研融合,建设一批国家级的高水平研发平台。要加快临床试验基地建设,推动企业与大型医院、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的合作,完善新药研发技术全链条。


此外,可提高医药企业研发费用税前加计扣除比例,将创新产品优先纳入本省医保集采目录。设立人才专项,更大力度地支持医药企业吸收和引进专业技术人才。




来源:湖北日报全媒记者邓伟、魏铼、柯皓  责任编辑  曾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