搬得出 稳得住 能致富——安陆市木梓乡奋力书写易地扶贫搬迁“后半篇文章”

易地扶贫搬迁作为脱贫攻坚的“头号工程”和“标志性工程”,不仅实现了搬迁户的住房安全保障,更为其后续发展提供了道路交通、水电等硬件保障。搬迁之后,如何确保搬迁群众“搬得出、稳得住、能致富”?木梓乡分别从配套设施、社区治理、产业发展三个层面发力,奋力书写易地扶贫搬迁“后半篇文章”。




补齐设施短板 让搬迁群众居住更安心




确保搬迁群众“搬得出”,关键在补齐安置点配套设施短板。今年木梓乡累积筹措资金165万元,在中心集镇安置点建设便民服务设施1座,在曾毛村安置点硬化入户道路80米,在王店安置点修复老院墙30米,通过一系列基础设施补短板措施,切实解决了搬迁群众在基础居住条件方面的痛点、难点。同时,积极向上争取文体活动配套资金,在全乡12个安置点新购买、安装体育锻炼器材20套。进一步满足了搬迁群众对丰富文娱活动的需求,让搬迁群众居住更满意、更安心。

图片新竣工的木梓乡中心集镇安置点便民服务设施,内设便民超市、电商网点和文化活动中心。待软件设施配齐后,在为木梓中心集镇安置点84户226人提供充足就业岗位的同时,还将进一步满足安置点群众文体活动所需。




加强社区治理 让搬迁群众生活更舒心




确保搬迁群众“稳得住”,关键在探索安置点社区治理新模式。近年来,木梓乡积极探索社区治理新模式,不断织牢织实安置点治理网络。一是不断完善居民条约,教育和引导搬迁户改变陈规陋习;二是树立文明新风尚,切实提升搬迁户自我管理和自我服务能力;三是开展单元会、家庭会、培训课堂等,教育引导搬迁群众自觉拥护党的领导,感党恩、听党话、跟党走;四是讲好“文明家庭”“勤劳致富模范户”等身边人身边事,宣扬关爱他人、睦邻友善、孝敬老人等中华传统美德,不断提升搬迁户精神风貌。随着社区治理新模式的深化,搬迁群众在新环境的安全感和归属感不断增强,生活也更自在、更舒心。

图片

木梓乡中心集镇安置点搬迁群众积极参与“支部牵头、党员带头、群众参与”共建共享模式,将优秀的家风、纯朴的乡风渗透进安置点的各个角落,使广大搬迁群众快速融入新集体、新生活。




促进产业发展 让搬迁群众就业更放心




确保搬迁群众“能致富”,关键在带动安置点后扶产业发展。木梓乡全乡共有12个易地扶贫搬迁点、160个搬迁户、403名搬迁群众。做好各搬迁户人口状况、收入情况、产业帮扶等情况的深入分析,成为带动搬迁群众致富的重点。为此木梓乡党委、政府动员全乡23个村包村干部、帮扶干部,对各村安置点、各易地搬迁户进行全面摸排、深入走访、仔细梳理,为搬迁群众量身定制帮扶措施。对适合发展产业的搬迁群众,在现有的因村施策、因地制宜培育帮扶产业基础上,因户对症、因人问诊,精准制定产业帮扶措施,不断帮助更多搬迁群众拓宽发展路子和增收渠道,让搬迁群众就业更放心,增收有信心。

图片

2020年3月,木梓乡积极争取易地扶贫搬迁后扶资金120余万元,在夏桥村流转土地30亩,目前已建成30个蔬菜大棚及管理用房、冻库、滴灌等配套设施。投产运营后,将进一步带动30余户的搬迁群众就业创业。


写实写好易地扶贫搬迁“后半篇文章”需要“大手笔”和“大思路”,这要求全体领导干部静下心来,扑下身子仔细分析、认真部署、长期规划。接下来,木梓乡党委、政府将立足实际,把写好易地扶贫搬迁“后半篇文章”,贯穿于全乡“十四五”规划之中,做到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机衔接,为奋力夺取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新胜利奠定基础。


记者:明元

编辑:曾晗

审核:沈明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