种植“明星”蔬菜,成为脱贫“明星”

顾运明走在自家菜地里。新华网李征峥 摄

人均只有两分地的顾李村是湖北省安陆市的57个重点贫困村之一。因儿子患上尿毒症,曾在村里担任过支部书记的顾运明一度是村里建档立卡的贫困户。在驻村工作队和村“两委”的支持下,顾运明靠种大棚蔬菜硬是在“两分地”里趟出了一条致富路,成了当地的脱贫“明星”。

今年58岁的顾运明每天挽起袖子从早忙到晚,皮肤黝黑,是地地道道的农民形象。

1993年,顾运明担任顾李村支部书记,当时只有30岁。在书记任上他干了10年,直到40岁。顾运明说,当时家里没有盖房子,迫于一家老小的生活开支压力,2003年,他辞职到广东打工、做生意,一干又是10年。

10年间,顾运明勤劳敬业,逐渐富裕起来。2009年他在村里盖起了4间三层的楼房,成了当地小有名气的致富能手。

好景不长,2012年7月,顾运明年仅26岁的独子顾冰锋被查出尿毒症,需要长期血液透析。妻子吴新丽也积劳成疾,腰椎间盘突出卧病在床。儿子和妻子就医治疗,耗尽了所有积蓄,家里变得一贫如洗。

顾运明(右二)正在接受采访

为照顾妻儿,顾运明不得已放弃待遇优厚的工作,回到家里。2015年,精准脱贫攻坚战全面打响,顾运明家被识别为精准扶贫户。

顾李村位于安陆市巡店镇,当地有种植蔬菜的传统。但顾李村全村共有217户907人,耕地198亩,人均只有两分地。因为人多田少,种田的收入无法养家糊口,村里很多人选择外出打工,不愿意种田,土地撂荒现象严重。

凯丽香芹一直是顾李村蔬菜种植的主导产品。进行大棚土肥技术革新后,凯丽香芹的种植可由一年两茬增加为四茬,收入也会成倍增加。顾运明发现种植大棚蔬菜大有可为。

顾运明在自家菜地里。新华网李征峥 摄

2017年,顾运明流转自家兄弟和亲戚的土地,利用小额信贷支持,贷款8万元,建起钢构大棚5个,种植凯丽香芹、贵妃白花菜、南乡萝卜、瓠子、苋菜等特色蔬菜。顾运明起早摸黑,当年菜地实现收入8万多元,除去妻儿治病等开销外,还结余6万多元。看到种菜收入不错,不少村民和贫困户跟着顾运明一起种起大棚蔬菜。

顾李村全村精准识别贫困户有33户95人。在顾运明的积极建言下,驻村工作队和村“两委”把扶贫大棚作为村民脱贫致富主渠道,村民建起蔬菜大棚78个、总面积138亩。通过种植特色蔬菜,顾李村形成了“户户建大棚、家家有产业、人人能增收、整村能出列”的产业新格局。2019年,顾李村贫困户人均年收入达1.8万元,实现户脱贫、村出列目标。

安陆市公安局驻顾李村工作队队长、第一书记曾今朝(右一)

安陆市公安局驻顾李村工作队队长、第一书记曾今朝介绍,为鼓励村民建大棚,驻村工作队实施“152”建棚投资激励政策,即每个农户建一个500平方米以上的钢构大棚,奖励2000元。同时,工作队帮助联系镇内的爱心企业三匹畜牧公司,打造“公司+基地+贫困户+产业”的资源利用模式,为贫困户种菜无偿提供猪粪作有机肥。

顾李村的蔬菜打的是绿色、生态、有机牌,因为不施化肥,在市场上很受青睐,打个电话就有人上门收购,不愁销路。由于种菜是个力气活,加上村里的耕地有限,顾运明家里的菜地一直维持在五六亩的规模,但钢构大棚今年发展到了9个。

顾运明在凯丽香芹大棚里。新华网肖进安 摄

今年凯丽香芹行情好,一斤可以卖到4元钱。望着蔬菜大棚内一片绿油油的芹菜,顾运明乐呵呵地说,一个棚子一茬的收入可以超过1万元,今年种菜的收成不会差。

记者:肖进安 刘晓丽

编辑:曾晗

审核:沈明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