扶贫更扶智——安陆市税务局助残疾人郭远爱脱贫致富的扶贫样本

驻村第一书记、队员、村书记在郭远爱家宣传扶贫政策

“脱贫摘帽不是终点,而是新生活新奋斗的起点。我计划在我的确权土地范围内,扩大一段河道,清淤引水养鱼。”如今,已经脱贫的郭远爱有了“宏伟”目标,在小康路上奔走着。

今年59岁的郭远爱是安陆市木梓乡方河村的建档立卡贫困户。在他27岁的时候,由于意外事故右手被截肢,两个孩子仍嗷嗷待哺, 让这个家庭债台高筑,由此他成了村里出了名的贫困户, 靠着向亲朋邻里借钱过日子。

当村里的同龄人大都在外面打工挣钱时,由于残疾和缺少务工技能,郭远爱却一直待在村里。跑出去和留村里结果是天壤之别,人家都盖起了小洋楼,郭远爱一家却在为生活而发愁。

久而久之,贫困犹如一顶“帽子”,戴在郭远爱的头上,压得他喘不过气来,他觉得自己在村里越来越抬不起头,话语越来越少。

2015年,精准扶贫的春风吹遍荆楚大地。同年,郭远爱一家被精准识别为贫困户,经过“两公示一公告”的贫困户纳入程序,成为全村第一批建档立卡贫困户,一些帮扶措施开始向这个家庭汇聚, 美好生活的转折从此开启。

郭远爱感觉到,精准扶贫后,村里发生了明显的变化,和他一样的贫困户,在税务部门的帮扶下,都开始谋职业、找出路,开创自己的幸福生活。

劳动力不足、缺少技能、缺资金……出路,自己的出路究竟在哪里?郭远爱陷入困顿,他苦苦寻思着、探索着。

郭远爱所在的方河村是安陆市税务局定点帮扶村。为了帮助他解困惑找出路,驻村工作队第一书记、工作队长亲自与他结“亲戚”,并多次登门入户宣讲产业扶贫、教育扶贫、医疗扶贫、就业扶贫等政策,同他一道共同制定脱贫措施,谋划致富道路。

针对郭远爱的实际情况,工作队从扶贫产业着手,为他提供了5000元产业发展资金和1头配种公牛、鸡苗、谷种,让他发展养殖业和种植业。同时,为他申请了50000元的精准扶贫贷款放到公司入股分红,介绍他参加村里的卫生清洁员的公益岗位。此外,工作队还积极衔接,给郭远爱申请了残疾证、低保金,给他的孙女申请了的义务教育“两免一补”资金,申报了健康扶贫“四位一体”报销,彻底解决他发展产业的后顾之忧。

郭远爱的牛

说干就干,郭远爱从此就一心埋在田间地头,不畏严寒酷暑,开始发展他的产业,同时还学习公牛配种技术。经过五年的发展,在工作队的帮扶和郭远爱的奋斗下,郭远爱的产业已初具规模,土鸡养殖达400余只、种牛1头,种植优质稻15亩、油菜6亩、艾蒿3亩,家庭收入得到较大的提高,用自己的勤劳和汗水还清了借款,每年还能存钱。

郭远爱算了一笔账,今年以来,发展种植业获纯利19000余元、养殖业获纯利7000余元、产业奖补5700元、种牛配种7000余元、公司分红3000元、公益性岗位7800元、低保金5520元、残疾人补贴1800元、教育补贴1000元、其他各类扶贫补贴4000余元……除去所有开支,2020年预计存款37000元,算着算着,他嘴角洋溢着幸福的微笑。

 “摘掉脱贫帽的感觉真好,终于可以扬眉吐气了。”在精准扶贫政策的扶持和郭远爱自己的努力下,2018年底,郭远爱家“两不愁三保障”全部达标,摘掉了贫困户的帽子,成了村里的脱贫典型, 被村里评为“五好家庭”,2019年被乡镇评为“十星文明家庭”。

脱贫不忘感恩。当问到“您觉得脱贫主要靠啥?”……这位年近六旬的汉子坚定地说,“一靠党的政策、二靠工作队、三靠自己的劳动。我是残疾人,种田、养鸡都比平常人难,但是我就是要自立自强。”疫情期间,当村委会号召大家捐款捐物时,他第一时间捐赠200元,为抗击疫情助力。

“这份作为残疾人的脱贫成绩单有多不易!郭远爱是我村的脱贫典型,更是身残志坚用劳动创造幸福的残疾人脱贫典型。”现任方河村第一书记、工作队长刘应豆感慨地说,“在脱贫攻坚全面收官的关键时刻,我们将以更坚定的决心、更强劲的力度,助力方河村的乡亲们在脱贫的基础上奔向更加美好的生活,把日子越过越红火!”

郭远爱正在给鸡喂食



(作者:李毅、刘应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