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小扫帚“扎”出脱贫致富路

仲夏时节,万物葱茏。6月17日,走进与京山接壤的安陆市王义贞镇朱桥村2组,农家门前或树荫下,不少村民聚在一起拉着家常,一边忙着做铁扫帚,还没复学的孩子们在周围玩耍做游戏。



“扎扫帚是个细活,先要把晾干的扫帚条分扎成一个个小把子,用5小把就能扎成一把扫帚。”80开外周宗英老人坐在家门前的椅子上,慢慢地扎着扫帚,“我手脚没以前麻利了,1天只能扎20多把扫帚。”


“公婆眼不花耳不聋,身体硬朗着,闲不住非要帮着扎扫帚。”已60开外的儿媳胡桂容说,家里种有近4亩铁扫帚,这些干扫帚是去年收获的,“家里3亩耕地都流转给了落户村里的长生堂高新农业公司,种扫帚的地都是开挖的荒岗坡地。”


“扫帚苗每年正月过后播种育苗,农历三月移栽,中秋节前收割,晾干,然后就扎成扫帚卖。”胡桂容介绍,种扫帚都是自己留种育苗,1亩地要下50斤复合肥、5斤尿素,薅3遍杂草,铁扫帚不择地,好管护,1亩地扫帚苗晾干后能扎1500多把扫帚。



种植扫帚苗、加工铁扫帚收益如何?


胡桂容说,每年扎好的铁扫帚由附近的商贩上门收购,每把2.5元到3元,商贩再销往孝感、随州、京山等地,1亩地赚3000多元,纯碎是个功夫钱。“儿子媳妇两口子都在外打工,我和老伴在家照看两个孙子,连带着种了4亩铁扫帚。”


“今年受疫情影响,几个月没有贩子来收购扫帚,家里还堆放着3000多斤干扫帚苗,疫情好转了才有人上门收购。在堆放杂物的后屋,指着码放整齐的干扫帚苗,胡桂容说,这些要抓紧扎成扫帚,不然受潮发霉,就不好卖了。


胡桂容家隔壁的丁明英老人,种有5亩铁扫帚,也在门前忙着扎扫帚,她说开年以来才卖了2000多把,还有3000多把没卖,“前几天随州贩子来收购,每把3元,要赶紧卖出去才行。”



“扫帚苗又叫做地肤子、铁扫帚,其茎具有分枝多、细,柔韧性极好、不吸水,弹性强,不易折断、脱落,美观漂亮。使用铁扫帚制成的扫把非常坚固,经久耐用。”村支书王建平介绍,朱桥村种铁扫帚始于上世纪90年代,当时镇里建银杏走廊,鼓励村民在银杏树下种植经济作物,引进种植,加工铁扫帚,并一直延续至今。


目前村里有200多户种植铁扫帚,面积800多亩,山岗坡地、房前屋后都是,都是上了年岁的老人在种,冬春农闲时,家家户户扎扫帚。”王建平说,全村有43户贫困户,种植铁扫帚的有16户,种铁扫帚投入不大,种上几亩就是几千元的纯收入。“贫困户朱礼元、王强金通过种植铁扫帚,已经顺利脱贫。”


“铁扫帚很适合清扫大型公共场所,已跟驻村的市城管局工作队汇报了,他们近期将收购贫困户的铁扫帚。”针对受疫情影响出现的卖难问题,王建平说,将组织农户扎大规格的铁扫帚,并加长加固扫把,专门用来清扫城市道路。


记者:程荣东 冯晓兰

编辑:曾晗

审核:沈明德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