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敬!每个时代都有自己的“英雄”

一场突如其来的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让这个原本应该喜庆祥和的春节蒙上了厚厚的阴霾。

一场没有硝烟的肺炎阻击战正在打响,为了守护百姓的健康,为了让惴惴不安的心早日平复,白衣战士们不计报酬、不惧生死,舍小家为大家,奋战在抗疫一线。

疫情面前,为我们守护最后一道防线的,永远是那些最美的“逆行者”。

在新型冠状病毒蔓延的当下,钟南山院士建议民众“没什么特殊情况,不要去武汉”。

但他却在1月18日傍晚,不顾84岁的高龄,不顾自身安危,义无反顾赶到武汉防疫第一线。

“医院是战场,作为战士,我们不冲上去,谁上去?”

医者父母心。面对汹涌而至的疫情,当国家需要他们,人民需要他们,我们的医护人员们正如钟南山院士一样,勇敢,笃定地站在最前面。

明知山有虎

偏向虎山行

“此事我没有告知明昌。个人觉得不需要告诉,本来处处都是战场!”

1月18日,随着疫情全面发展,作为科室党支部书记的张旃,向武汉大学人民医院党委写下了一封请战书。现代版“与夫书”背后的医者初心是多么令人动容!

1月21日凌晨武汉卫健委的一则通报让所有人的心情沉重。武汉共有15名医务人员确诊感染新型冠状病毒,另有1名为疑似病例。即便如此,众多医务人员依然在争分夺秒拯救一个个病人的生命。

1月21日,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院百名党员成立临时党支部,勇担社会责任,主动请缨带头上发热门诊。

1月22日凌晨的协和医院,在明知已有15名医护人员感染病毒的情况下骨科医生们仍旧自愿出征。

同济医院里,第二批志愿报名满员。医生在申请书里写下:

“我自愿报名申请加入医院各项治疗病毒性肺炎的治疗活动。” 疫情就是命令!无数医务人员“不计报酬,无论生死”奔赴一线,他们瞒着家人主动请缨走上战场。

用我们的缺席

换你们的团圆

除夕之夜,亿万人们都在回家团圆之际,许多医务人员却告别家人,甚至没有吃上团圆饭,“逆向而行”。

“作为医务人员,作为武汉人,我们要回来和同事们一起护城!共度时艰!”

1月23日10点,赶在武汉“封城”最后一刻,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院急诊科龚静和她的丈夫即同在医院急救中心负责转运发热和肺炎病人的徐凯,在高速路口将孩子递送给了从通山赶过来的爷爷奶奶。完成交接后,他们又火速赶回医院投入工作。

“就让我们在微信里团圆,遥相祝福……”

大年三十,本该是团聚的日子。武汉市第三医院烧伤科护士曾祥春一家人却分隔三地,女儿在武汉市金银潭医院抢救病人,丈夫在铁路线上保障春运的安全,而自己坚守在武汉市第三医院烧伤科的岗位上。一家人各自坚守,遥相祝愿。

“医生就应该表现的坚强一些,这样病人才有治疗的信心。”

说这话的是武汉亚心总医院神经内科主治医生孙川。在防疫一线奋战了4天4夜他没有叫过累,掉过泪,但在除夕夜跟儿子的通话中,这位军人出身的医生还是忍不住落泪了。

他们也害怕

但却从不会退缩

他们也有血有肉,却一次次站在与死神抗争的关口

“其实我也害怕,但我必须装作成熟的样子冲在第一线,给患者活下去的希望!”

医护工作者不是超人,在病毒面前并不比普通人多一分幸运。他们也是被呵护的儿女,也为人妻母、为人夫父,也有不舍的恋人、温馨的小家。

然而本能之外,还有责任、还有担当。国有所需,民有所需,是职责、使命,让他们坚定地站出来,成为社会的守护者。

恰如一位网友所言,“哪有什么白衣天使,不过是一群孩子换了一身衣服,学着前辈的样子,和死神抢人罢了!” 翻开他们的朋友圈,每一句嘱托都浸泡着泪水,每一段话语又是如此的坚决。

生活中,他们是备受宠爱的孩子,是平时会哭鼻子的小女孩,是父母、是子女、是妻子丈夫。

在这场战役中,在患者面前,他们却只是从容淡定,能给人信心,保人安康的抗疫战士。

她们推迟了婚期,脱下婚纱穿上白衣。

她们剪掉长发,只为和死神争分夺秒。

他们夜以继日地救治病患,睫毛凝霜也不下火线。

他们用汗水和泪水托起患者的信心与希望。

“我必须跑得更快,才能跑赢时间;我必须跑得更快,才能从病毒手里抢回更多病人。”

武汉金银潭医院,是这次疫情阻击战中众人皆知的标志性地点。因为这是战斗最先打响的地方,也是“离炮火最近的地方”。

但许多人并不知道武汉金银潭医院院长张定宇竟然是一名渐冻症患者,目前他的双腿已经开始萎缩。

在疫情中“逆行”的日日夜夜里,张定宇奋不顾身扑在一线,为重症患者抢出生命通道时,而同为医务人员的妻子,却因新型冠状病毒感染,在十几公里外的另一家医院接受隔离治疗。

“身为共产党员、医务工作者,非常时期、危急时刻,必须坚决顶上去!”

张定宇正是怀着这样的信念与命运叫板,在抗击疫情的最前沿,用渐冻的生命,与千千万万白衣卫士一起,托起信心与希望,托起无数人的生命与健康。 当新型冠状病毒袭来时,所有医护人员承受着体力和精神的双重压力,默默无闻、废寝忘食地坚守在抗击疫情第一线。他们不是钢铁侠,只是血肉之躯,恪尽职守迎战病魔,只因为这就是医者救死扶伤的使命。 每天进行发热病人预检分诊的工作。工作量大的时候,平均每天要给200多位需要体温测量的市民进行筛查。在武汉市第四医院,医护人员们因为长期甩手腕,在吃饭的时候甚至连拿起一双筷子的力气都没有,只能用勺子吃饭。

武汉市中心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监护室的护士们在工作时不敢上厕所,为了挤出时间救治更多的患者,5个小时没喝一滴水。由于防护服不透气,穿着很闷热,她们浑身湿透,嘴唇都已经干裂。

华中科技大学附属协和医院感染科护士喻银燕在工作时穿着密不透风的医用防护服,汗水蒸发成水珠打在防护面罩上,眼睫毛上凝霜的照片刷爆朋友圈和各大媒体,她也因此被网友们亲切地称作“最美面罩姐姐”。

有的人,穿防护服近十个小时,双手被汗水浸湿;有的人,对防护手套过敏,却还在坚持;有的人,戴手套时间过长,起了皮疹……

口罩在他们脸上压出一道道勒痕......

厚厚的防护服里,衣服早已被汗水湿透......

他们没有时间吃饭,没有时间睡觉,甚至没有时间流泪......

从隔离病房出来后

他们继续战斗

疫情期间,华中科技大学协和医院急诊科主任张劲农教授长期坚守在发热门诊,高强度工作长达半个月。因为极度的疲劳,以及高频次的密切接触,即便采取了严密的防范措施,仍经检查被确认为新型冠状病毒感染。

诊断结果出来后,张教授在家隔离治疗,隔离期间他仍心系疫情,“隔空”阅片、讨论病例、指导会诊工作。此外,面对此次疫情与SARS的不同特点,他迅速总结临床经验,并反复查阅参考文献,起草了极具实践性的《武汉协和医院处置2019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策略及说明》,案例详实,富有针对性和实用性。

该方案随即在网上形成广泛传播,受到同行的高度肯定和赞扬,给全国医务工作者提供了协和诊疗的宝贵经验,为全社会有效控制疫情提供了“协和解决方案”。

“即便是倒下来了,也要努力站起来!”    

武汉市第六医院(江汉大学附属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的护士长陈思思在解除隔离限制后重返工作岗位。

从四面八方涌来

他们为抗击疫情共同努力

疫情来袭,全国兄弟省市医疗队紧急驰援湖北。我们无法记住每一位白衣天使的名字,但我们能感受到他们就是一束束希望的光,与我们一同照亮前行的路!

截至29日,已有北京、上海等26个省、市、自治区,3支部队医院组织共计52支医疗队、6097人积极支援湖北。其中,广东、浙江、山东、湖南、天津、江苏、四川、上海8个省市,组建了第二批医疗队(共1137名医务人员)支援湖北。

他们告别亲友,告别家乡,共赴武汉,用血肉之躯组成抗击病魔的城墙,我们相信众志成城定能共渡难关。

他们顾不上自己的亲人

却把病患当亲人

在江夏区中医医院发热5病区,20余名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患者(含疑似)收到了一份暖心的“爱心早餐”,这是由该院医生余凤杰亲手熬的青菜瘦肉粥。

这样的举动只为安慰鼓励患者坚定信念,积极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

为让孩子们配合治疗,医生护士们也是使出了浑身的解数。

他们忍受着所有的累和泪,却珍惜每一份感谢,每一张笑脸。

愿你们健康,远离病痛,便是医护人员最大的心愿。

每个时代,都有不同的“英雄”。

此时此刻,让我们致敬抗击新型肺炎第一线救死扶伤、迎难而上的医护工作者们!

在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的战场上逆风而行的他们就是当之无愧的英雄!

撰文:宋丽娟、刘雅婷

编辑:向思仪

审核:李军震、简然

(责任编辑 蒋鹏飞)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