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四节气,首尾相接,周而复始。
大寒,是二十四节气中的最后一个节气。
它意味着四时的终结,
也预兆着新春的开始。
大寒之后,便是立春了。
让我们一起静静等候,
等待春天,等待来年的美好。
每年公历1月20日前后,
太阳到达黄经300°时,
即为大寒。
它是一年中阴阳转换的重要时机,
也是冬天结束、春季到来的转折点。
冬至一阳初生后,阳气逐渐强大,
由下而上,经小寒至大寒,
才彻底将寒气逐出地面。
大寒时节,阴寒密布地面,
悲风鸣树、寒野苍茫,寒气砭骨。
大寒后十五日,阳气就会驱逐阴寒了,
便是立春。
同小寒一样,大寒也是表示天气寒冷程度的节气。大寒节气中,经常会出现大范围雨雪天气和大风降温。我国受西北风气流控制及不断补充的冷空气影响,会出现持续低温。
近代气象观测记录虽然表明,在我国部分地区,大寒不如小寒冷,但是,在某些年份和沿海少数地方,全年最低气温仍然会出现在大寒节气内。农谚说,“大寒三白定丰年”。“三白”,是指三场雪,“三”为虚指。意为大寒降雪得丰年之意。
大寒三候
我国古代将大寒分为三候:“一候鸡始乳;二候征鸟厉疾;三候水泽腹坚。”
鸡始乳,意为大寒节气鸡提前感知到春天的阳气,开始孵小鸡。
征鸟厉疾,征鸟指鹰隼之类的飞鸟,厉疾是厉猛、捷速之意。征鸟盘旋于空中猎食,以补充能量抵御严寒。
水泽腹坚,是水域中的冰一直冻到中央,厚而实。而寒至极处,物极必反,坚冰深处春水生。
大寒习俗
尾牙祭
按我国的风俗,特别是在农村,每到大寒节,人们便开始忙着除旧布新,腌制年肴,准备年货。在大寒至立春这段时间,有很多重要的民俗和节庆。如尾牙祭、祭灶等。大寒节气中充满了喜悦与欢乐的气氛,是一个欢快轻松的节气。
尾牙同二月二一样有春饼(南方叫润饼)吃,这一天买卖人要设宴,白斩鸡为宴席上不可缺的一道菜。据说鸡头朝谁,就表示老板第二年要解雇谁。因此有些老板一般将鸡头朝向自己,以使员工们能放心地享用佳肴,回家后也能过个安稳年。
凿冰储存
由于天气的原因,大寒前后可开展的户外娱乐活动并不多。在古代,出于生活需要,当大寒来临、冰冻得更坚硬结实之后,人们开始凿冰储存,以备来年选用。过去没有冰箱,夏天人们需要冰来冰镇肉类、水果,便于保鲜。所以,在冰冻得最厚的大寒就得开始储存冰。
在清代,到了大寒,一般要举行溜冰比赛,算是宫廷里的一项“体育运动”。从历史记载来看,当时冰上的表演类型还是挺多的,比如打冰球,还有冰上的一些表演、杂技之类,有点类似现在的花样滑冰。
粘灶王嘴
大寒期间,农历腊月廿三为祭灶节,自然就少不了祭灶的习俗。传说,灶王爷是玉皇大帝派到每个家中监察人们平时善恶的神,每年岁末回到天宫中向玉皇大帝奏报民情,让玉皇大帝定赏罚。
祭灶时,要把关东糖用火化开,涂抹在灶王爷嘴上,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不让灶王爷说坏话。常用的灶神联往往写着“上天言好事,回宫降吉祥”和“上天言好事,下界保平安”之类的字句。
大寒美食
消寒糕
吃“消寒糕”的习俗在北京由来已久。“消寒糕”是年糕的一种。糯米比大米含糖量高,食用后全身感觉暖和,有温散风寒、润肺健脾胃的功效;老百姓选择在“大寒”这天吃年糕,还有“年高”之意,带着吉祥如意、年年平安、步步高升的好彩头。
老母鸡汤
到了寒冬季节,南京人的日常饮食多了炖汤和羹。大寒已是农历四九前后,传统的一九一只鸡食俗仍被不少市民家庭所推崇,南京人选择的多为老母鸡,或单炖、或添加参须、枸杞、黑木耳等合炖,寒冬里喝鸡汤真是一种享受。
八宝粥
古时在北方,大寒天气虽寒冷,但因已近春天,人们便开始忙着除旧饰新,腌制年肴,准备年货,迎接中国人最重要的节日—春节。大寒这天,还会制做传统的八宝粥食材,用黄米、白米、江米、小米、菱角米、栗子、红豇豆、去皮枣泥等,合水煮熟,外用染红桃仁、杏仁、瓜子、花生、榛穰、松子及白糖、红糖、琐琐葡萄,以作点染。
八宝饭
八宝饭是中国传统名点,流行于全国各地,江南尤盛。各地的配方大同小异,基本上是把糯米蒸熟,拌以糖、油、桂花、倒入装有红枣、薏米、莲子、桂圆、等果料的器具内,蒸熟后再浇上糖卤汁即成。味道甜美,是节日和待客佳品。
今岁雨雪晚,岁莫始大寒。
光阴荏苒,我们又将迎来一个新的循环。
这一年,你是否圆满?
是否留有遗憾?
让我们一起期待下一个春天,
也许,转角处,
有幸福在等你。
(责任编辑 陈龙)
请输入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