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网讯 记者盛婷 秦清梅 陈光辉 用信念做支点,把建设家乡做为人生一大梦想。木梓乡曾毛村党支部书记吴以国从解决村级面貌、村民致富、文明乡风等方面入手,五年时间里,实现了村民收入翻三倍,贫困村、上访村到省级美丽乡村的跨跃。
曾毛村是传统农业大村,也是有名的旱包子村,由于水源条件不好,村里半数以上的农田长年处于缺水状态。村级经济底子薄、各项基础设施落后。2011年,在外发展的村民吴以国临危受命,挑起村级建设的重担。经过1个多月的梳理考察,吴以国打出了转变村级状况决定性的两张牌------修建道路、打通水源。
吴以国带着村委会一班人争项目、要资金,一年时间里打通了4.66公里的高标准通乡公路。不少村民瞄准这一机遇纷纷沿路建房开店,迅速形成了经济小三角。
村民的精气神提振起来了,吴以国又多方筹集资金20多万元,兴建泵站、开挖水渠,打通村里农业灌溉用水通道,曾经的抛荒地又种起了庄稼。与此同时,稻虾共养、林果产业也悄然兴起。村民的年收入由2011年的3800元增加到2016年的9800元。
困难户万光俊在村委会的帮助下,流转20多亩土地,不仅自己脱了贫,还成了种田大户。
村民富了起来,村级状况也逐年好转。2013年,吴以国把目光又投放在村级面貌改善,硬件设施建设上。他积极争政策、争项目,谋发展,按照村级发展规划,兴修通组通户道路,建设小广场、小游园,建花坛、绿化带,安装路灯,兴建下水道。环境变了,群众的心气也顺了。曾毛村迅速在全乡、全市脱颖而出,2013年被评为乡级美丽乡村,2015年被评为市级美丽乡村,2016年被评为省级美丽乡村,实现了三年三大步跨越。
曾毛村党支部书记吴以国说:从结构调整入手,把传统农业变为观代农业,现在我们实行三块来规划,第一块原来的荒山荒岗准备搞艾蒿产业。第二块沿河一带的水源好的地方,我们搞稻虾共养。第三块搞猕猴桃的林果基地,准备以猕猴桃基地为契机发展林特。
请输入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