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陆市人民法院:诉前调解+司法公证,助力亲情回归

通讯员朱珊 李梦娇   近日,安陆市人民法院城区法庭通过“法院+公证”与安陆市公证处首次合作,合力在诉前化解了一起赡养纠纷案件,不仅让剑拔弩张的亲兄妹和好如初,又使老人的赡养事宜得到妥善安置,促进了当事人的家庭和睦。该起纠纷的成功调解,标志着安陆市法院正式引入公证参与多元化解,开启“诉前调解+司法公证”的解纷新模式。

因拆迁引发的赡养纠纷

李奶奶今年84岁高龄,育有三子一女。起初,儿女们轮流照料老母亲日常生活起居,日子平静又幸福。但一场拆迁打破了平静。

原来,李奶奶早前获得了数十万元的房屋拆迁款,她多给了大儿子10%左右的拆迁款,看到大哥多分,弟弟妹妹心生怨气,拒绝赡养母亲,认为大哥拿的多,应该承担赡养母亲的大部分责任。每次谈到李奶奶的赡养问题,总是扯到拆迁款分配不均问题。几番下来,矛盾越积越深,亲人越离越远。年纪大、体弱多病且无经济来源的李奶奶在大儿子的搀扶下,不得已来到居委会寻求帮助。

由于矛盾积怨深,经居委会多次调解无果后,向城区法庭求助。

“站庭”联动解心结

“妈对大哥就是偏心,谁拿的多,谁就应该照顾老人。”

“凭什么,难道你们没分到钱么?”

一走进居委会调解室,就听到争吵声一阵接着一阵,双方情绪激烈。现场坐着李奶奶和她的儿子、女儿、孙子。

“大家不要吵了,有话好好说、有理慢慢讲,我今天就是来帮你们解决问题的。李奶奶,现在身体还好吧,看着气色不错呢。”法官的开场白一下子缓解了紧张的气氛。李奶奶主动把身子转向法官向其诉说着苦衷。“老大可怜啊,从小因为照顾弟弟妹妹,没读什么书,后来身体不好又落下了残疾。”李奶奶望着大儿子,眼神中透露着无奈。

“乌鸦反哺、羊羔跪乳,动物尚有报恩之心,何况你们呢?”

“在你们最困难的时候,大哥去外面做事来供你们读书,现在年纪大了身体不好,他多分一点,从法理和情理上来说都是合理的。”

来自洑水镇涢港社区的人大代表从细处着手,和大家聊起了往事,回忆以前一家人在一起的点点滴滴。“希望你们放下眼前利益之争,共同赡养好你们的母亲,老人年纪大了,不要留下一生的遗憾。”

法官也从尊老养老的成功案例,引导双方从家庭和谐的角度出发进行换位思考,一方面晓之以情,细数老人在丧偶之后抚养孩子们长大的艰辛,以期唤醒往日亲情感化子女,一方面动之以理,阐述赡养老人是子女的法定义务,不因个人得失而发生变化,不容怠慢消极和推脱逃避,进一步强化子女赡养老人的法律责任意识。

最终各方放下成见。“我们同意回到之前的轮流赡养模式,让母亲好好安享晚年。”三儿子和四妹也认识到了自己的不妥之处,纷纷点头同意。经法官向李奶奶询问,李奶奶表示因为老大身体不好,老二和老三常年在外打工,女儿又出嫁在外村,李奶奶不希望自己成为孩子们的负担,想去养老院安度晚年。

法官向子女反馈了李奶奶的想法,经与居委会工作人员、涢港社区的人大代表和李奶奶的子女们共同商议,兄妹四人决定自2024年9月1日起,每月1号各自汇款300元到大哥的银行账户,由大哥负责支付李奶奶的养老费用,同时李奶奶的养老金账户也由大哥代为保管,作为李奶奶过世时的安葬费用。就此,赡养纠纷完美落幕。

诉前公证,发挥司法“正能量”

虽然兄妹四人就李奶奶的赡养事项达成了一致协议,可法官的心情并未轻松。兄妹四人已签署调解协议,但调解协议毕竟不是法律文书,避免不了未来可能出现的争议。 

如果进入诉讼程序进行司法确认,不仅立案、制作文书和送达需要一定的时间,而且走进法院亦是亲人之间所不愿。为减轻当事人的诉累、有效整合社会司法资源,承办法官与安陆市公证处取得联系,公证处的调解员充分发挥“协调联动”的优势,在审核相关手续、确认双方真实意愿后及时出具了公证书。公证文书不仅确定了赡养协议的效力而且有效的维护了当事人合法权益。

家事纠纷侵染着人间烟火气,关系着家庭成员之间的切身利益,更关系着社会的和谐稳定。近年来,城区法庭一直秉持“调解千家事  温暖万人心”审判理念,在探索柔性化解家事纠纷上不断用心用力,持续推动多元化解决纠纷机制,运用“调证”对接机制,充分发挥人民调解和公证“以情动人、以法服人”的合力优势,事项家事矛盾纠纷源头预防、前端化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