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2024年头伏第一天
又到了一年中
冬病夏治、趁“热”养生的好时机
不少市民争相赶早去敷贴
“我已经贴了三四年了,每年都来,我这种慢性病必须坚持才有效果!”52岁的张阿姨是三伏贴的忠实粉丝。她因常年颈椎不适,每年入伏都会来中医院贴三伏贴。医生在其穴位精准贴敷后,还叮嘱她避免空调直吹,适度保暖。
“三伏贴”是传统的中医冬病夏治,采用行气通络、温阳散寒等药物,利用三伏至热、阳气最盛之时,通过穴位贴敷,药物由皮肤渗入穴位经络,达到振奋阳气、调理气血、疏通经络、祛除体内寒湿,提高机体免疫力及抗病能力,减轻冬天容易发生的疾病症状。
因为三伏贴效果好、无痛无副作用的特点,不少家长亲身体验后,还带着孩子赶来贴敷。刘女士此前因鼻炎,在中医院坚持贴敷了三年,效果明显。6岁的儿子经常鼻炎发作,于是一大早带着孩子排队贴敷。“以前我自己就贴过,效果很好,所以这次带着孩子来贴我放心!”
三伏贴疗法通常三年为一疗程,每年三伏分4个阶段贴敷,即基础伏、初伏、中伏、末伏,每个阶段贴敷一天。今年,市中医医院还会辅以其他特色中医治疗方式,确保每位就诊人员都能得到最适合自己的治疗,达到防病治病的目的。
三伏贴原理:
三伏贴,是依据中医“冬病夏治”理念,在夏日三伏天内用药物调节,从而对在冬天发作的疾病起到治疗及预防的作用。“冬病"一般是指冬天容易发作或加重的疾病。特点是感受寒凉容易加重,遇温暖容易减轻。
三伏贴治什么:
呼吸系统疾病:哮喘、慢性支气管炎、过敏性鼻炎、慢性鼻炎、咽炎、体虚感冒;
消化系统疾病:慢性胃炎、胃溃疡引起的胃胀、胃酸、胃痛等,胃肠功能紊乱、慢性腹泻;
妇产科疾病:痛经、月经不调、产后怕冷、产后风等虚寒症;
“痹症”:风湿、类风湿性关节炎引起的各种颈、肩、腰腿痛等;
四肢寒凉怕冷,免疫力低下等亚健康患者;
小儿反复感冒、咳嗽、多汗、夜尿多、慢性腹泻等气虚、阳虚症。
这些疾病须由中医生通过辨证论治,诊断出确实属于中医“阳虚体质”的“寒”性特征,才能运用“冬病夏治”的方法治疗。如一名患者虽然得了慢性支气管炎,但表现为黄痰、咽痛、便秘等“热”象,体质属于“热性体质”,就不能称之为“冬病”,也不宜“夏治”。
贴敷时间:
今年共有4个伏,时间是7月15日至8月23日,三伏贴无需都挤在“三伏”第一天,只要每次贴敷间隔10天即可。
“冬病夏治”为何“没效果”?
因为冬季易发疾病在夏季本来症状就不明显。所以治疗后的效果也要等到冬季才能显现出来。一些抱着试试看的心情去医院尝试的患者,在不能看到立竿见影的疗效后,就立即放弃治疗,这反而会使得疾病迁延难愈。
此外,如果大家只是为了养生防病,本身未罹患慢性病的,也不推荐大家盲目“夏治”。
因为,对于健康人群,日常通过避免食用寒凉食物,多吃温性食物,进行“薄汗”运动等非药物方法也可以达到散寒养阳的目的。
禁用人群:
各种发热性疾病,多种感染性疾病等发热期及活动性肺结核者;
咳吐黄色浓痰、咯血、衄血或易出现口腔溃疡等内火较重者;
贴敷部位的皮肤有创伤、溃疡、感染者;
对敷贴药物或敷料成分过敏者;
皮肤过敏、瘢痕体质者。
慎用人群:
孕妇及哺乳期妇女;
艾滋病、结核病或其他传染病者;
糖尿病、血液病、恶性高血压、严重心脑血管病、严重肝肾功能障碍、支气管扩张、恶性肿瘤患者;
疾病的急性发作期或加重期间;
2岁以下婴幼儿。
注意事项:
✦
•
✦
★贴药约3-4小时后或自觉皮肤烧灼感自行取下。
★贴药当天忌冷水洗澡,禁食生冷、油腻、辛辣食物。
★贴药后出现皮肤红晕属正常现象;起泡者,小者可令自行吸收,大者,请医生采用无菌针具刺破,保护创面,禁忌抓挠,避免感染。
除了三伏贴,还有三伏灸,也是“冬病夏治”的代表性方法,使用前请先咨询专业医生,辨证论治。
编辑:曾晗
审核:盛婷
终审:叶亚玲 吴焱
出品:安陆市融媒体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