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默杀》引热议!这些对抗校园霸凌的真实故事更戳心

女孩被同学言语威胁,被当众嘲笑,甚至被“胶水封嘴”……得知真相的家长情绪崩溃:“我捧在手心的女儿,为什么会被欺负成这样?”

这是热映电影《默杀》中关于校园霸凌的片段。影片中,受害者的恐惧无助,却是一群欺凌者的狂欢,旁观者的沉默和纵容,更成为欺凌的帮凶。

图片

网络平台数据显示,电影《默杀》上映6天票房突破4亿元,连续两日单日票房破亿元。校园霸凌等未成年犯罪的社会现象,再次引发网友讨论。

图片

图片

图片


或许是莫名其妙被孤立,或许是经常被人“阴阳怪气”,与直接的暴力侵害相比,这些行为也具有强大的杀伤力。对于校园霸凌的亲历者来说,事件产生的阴影可以持续数年甚至一生。

图片

图片

面对霸凌行为,有人用武力捍卫自己的安全,有人在家人的陪伴下诉诸法律,还有人时隔多年后直面心魔,与施暴者当庭对峙……

如何正确地预防和应对校园霸凌?
以下这些真实案例
值得思考
遭遇霸凌,请一定勇于说“不”!
被15名霸凌者围攻
他持刀反击致三人受伤
2019年5月17日,湖南一所中学的初二学生小蒋经历了一场“噩梦”。
当天中午,小蒋被7名同学强行带到了厕所。因为此前多次被威胁,动身前,小蒋随手将同学用于开药瓶的多功能折叠刀藏在了衣袖内。
小蒋到了后发现,还有另外8位同学在等着自己。15个人将他围住,有人骑坐在他身上进行殴打,有人进行踢打……小蒋感觉“再不反抗可能被打死”,于是掏出折叠刀闭眼乱挥,最终导致两人重伤二级,一人轻微伤,小蒋也多处受伤。

图片

而事件的起因,只不过是因为小蒋在春游时和同班一位女生说了几句话。这个举动在邻班一位男同学看来是“招惹自己的女朋友”,于是找来朋友“帮忙教训”小蒋。
小蒋说,自己读初一时就曾遭遇暴力行为,“有人觉得我是外地人好欺负,拿木棍在我头上打了个口子”。那一次,他向老师求助,但也仅仅是要回了医药费就“草草了事”,施暴者并没有得到相应的惩罚。

图片

当再次遭遇霸凌,小蒋下意识认为“老师帮不了自己”,甚至担心求助老师会被施暴者“打得更严重”,于是选择独自前往,最终将三位施暴者捅伤。
之后,他被关进了看守所,成为刑事案件的被告人。巨大的压力,让他常常不能入睡,“一哭就是大半夜”。
好在小蒋等来了属于自己的公道。法院认定小蒋在遭受学生霸凌时,实施防卫行为对不法侵害人造成损害,属于正当防卫,依法不负刑事责任,宣告其无罪

2022年11月,小蒋的无罪判决生效,随后,他提出国家赔偿申请,2023年,他的申请获得了支持。今年5月,此案例成为最高法首次发布的未成年人司法保护专题指导性案例

被室友持续霸凌

她在教室课桌下躲了一夜

相比于小蒋的“奋起反抗”,江西省新余市的小仪遭遇校园霸凌时,选择了默默忍受。
2022年6月的一天,小仪因为没有按要求给宿舍两位室友购买零食,就遭到两人的报复。她们将小仪带到宿舍楼顶层,对她进行持续殴打,包括踢踹、拖鞋抽耳光、用混有尿液的液体浇头等。
伤痕累累的小仪不堪忍受暴力逃了出去,躲在了教室的桌子下面,直到第二天凌晨才被找到。家人接到消息连夜赶来,看到了他们至今不愿意回想的一幕:“她浑身上下都是臭的,不知道被淋了什么东西,孩子跟傻了一样。”事发后,司法鉴定小仪为轻微伤。

图片

这并不是她第一次遭受室友霸凌。此前,妈妈在与小仪视频通话时,注意到女儿眼部有淤青,还有一次发现她鼻子有伤痕,但都被小仪以“不小心撞的”“被蚊子咬了”等借口搪塞了过去。那段时间,女儿索要的生活费越来越多,主要用途也是被室友逼迫购买零食饮料等。
或许是小仪的求救信号不够明显,妈妈当时并没有多想。如今知晓真相,她十分自责:“我都恨我自己,没有察觉出来。”

图片

在警方的笔录中,这两位室友交代,她们施暴的原因是小仪弄脏了厕所没有及时处理。此后,小仪就生活在她们的阴影下,身体多处软组织挫伤,双耳鼓膜穿孔。

图片

除去身体被暴力伤害,小仪精神上也遭遇重创。她被诊断出创伤性应激障碍和抑郁症,无法继续学习,只得离开校园。
小仪与家人决定通过法律手段为自己维权。6月6日,法院开庭审理了此案。小仪的诉求是:“希望她们把买东西的钱还我,并当众向我道歉。”该案将择日再次开庭。
尽管已过去了两年,小仪依然无法从噩梦中走出来。她不愿意出门,抗拒与外人接触,提到过往经历时会不受控地抠手、颤抖。她仍在努力与那段伤痛的记忆对抗。
图片

遭谣言攻击数年

她收集证据为自己而战

有些霸凌行为甚至能持续数年。浙江温岭的王晶晶,从高一开始直至成年后结婚生子,遭受的欺凌一直没有停止。
2008年,15岁的王晶晶考上了一所重点高中。高一下学期的一天,她的水杯被同学不小心打碎,自此被卷入了一场持续多年的网络暴力。
王晶晶回忆,水杯被打碎后,旁边有位同学开玩笑说了句:“这个杯子值三百万元呢!”王晶晶当时没放在心上,但由“三百万的水杯”开始,各式各样的谣言向她袭来。
网络上,有人发帖“曝光”她的家境,“明明家里很穷,还说用着三百万的水杯”;还有人无端猜测她“被包养”“男朋友不断”……事情越传越离谱,王晶晶的辩解不仅没用,有时还会成为另一个谣言的源头。“有人说我龅牙,我辩解牙齿矫正过,只不过反弹了。之后就有人说我整容。”
图片

△王晶晶此前收集到的帖文

她被打上了“神女”的标签,生活再也不能平静。有一天,大家在帖文的号召下纷纷来“围观神女”,让她所在的教室被围得水泄不通,甚至有外校学生赶来参与。
她开始“讨好”般地与人交往,但依然很难交到朋友,偶尔有同学为她开脱几句,就会被打上“神族”的标签。班上的气氛也变得微妙,很多人不会直接表达恶意,但总在王晶晶经过后开始窃窃私语。
有一次,她无端被人拦下打了数个耳光。父亲到学校找人,但对方不承认动手,事情就这样不了了之,未能阻止网络上铺天盖地的“攻击”。
长期的精神压力下,王晶晶两次尝试自杀,最后都没成功。她开始服用抗抑郁药物,整天昏昏沉沉——同学们又开始传她“有病”。她无法在学校待下去,选择了休学。虽然后来又复学,但最终只勉强考了一所大专。
直至结婚生子,网络上关于她的谣言都未消失,时不时给她的生活带来一场“海啸”。她开了一家网店,但由于经常被故意刷恶评,她的生意没能继续下去。
很长一段时间,王晶晶真的觉得“自己有问题”,直到2016年,她才意识到自己的遭遇是“霸凌”。那时候,她发现又有人将以往的帖子加工后发布,她联系了律师,决定反击。
2017年,经过固定证据,她将多次发文攻击自己的校友蒋某告上了法庭。两人在校期间并无交集。法庭上,王晶晶第一次见到了蒋某,她看到对方头发很长,一直低着头,显得有些颓废,“我以为攻击我的那些人很强大,其实并不是”。

最终,王晶晶拿到了胜诉的判决书,蒋某被判拘役三个月。这是她为自己打的一场胜仗,虽然不能弥补她过去受到的伤害,但也帮她走出了阴霾:“以前我觉得别人的恶意难以承受,现在我觉得它不再可怕。”

遭遇霸凌,不要沉默

学校和家长都要行动起来

“霸凌”,是指侵略性的、反复的、力量悬殊的行为,不是小孩间的“玩笑”“恶作剧”“淘气”。联合国儿童基金会将其定义为“同伴间的暴力”,包括在身体、言语、人际关系等方面对被欺凌者造成伤害。
今年5月,教育部办公厅印发通知,对各地开展的校园暴力与学生欺凌防范治理专项行动提出具体工作要求,明确各校要成立学生欺凌治理委员会,对欺凌行为进行认定,依法依规进行处理;要公布欺凌防治电话、邮箱和法治副校长、分管安全工作校领导电话,对来电反映情况落实首问负责制度。
图片
冷漠,是霸凌的帮凶;纵容,是施暴者的庇护所。学生遭遇霸凌行为时,若周围的人能够及时施以援助,就可能改写故事的结局。
  • 正当反抗

首先,要教导孩子学会反抗,大声呼救和进行身体上的反抗。同时,要让孩子及时告诉老师和家长自己受到的欺凌行为,严重时请求警方介入。
  • 安抚情绪

当孩子遭遇到校园欺凌事件,家长和老师要第一时间安抚孩子的情绪。如果发现孩子出现情绪、行为方面的异常,很可能是创伤后应激反应,要尽快寻求专业的心理辅导和心理危机干预。
  • 注重人格发展

校园欺凌事件的不良后果在于,不只是被欺凌者会受到身心创伤,对欺凌者的人格发育也有负面作用。正在成长发育中的青少年,人格发育并不完善,家长和老师要对其进行正确的引导教育,否则会在错误的道路上越走越远。

  • 合理解决矛盾冲突

校园欺凌、暴力往往具有细微化的特点,学生间的矛盾、冲突不是一天发生的,是逐渐积累形成的。老师、家长不能忽略孩子之间的小矛盾,应当引导孩子正确地处理同学之间的关系,合理解决矛盾冲突。

图片

抵制校园欺凌

告诉孩子们
既不要做施暴者,也不要做受害者
对校园欺凌说“不”!
愿所有青春都能被温暖对待

本文来源:央视新闻微信公众号(ID:cctvnewscent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