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看春天,就不能只看春天
是翠色盈盈,青山如黛
是抬头看见蓝天白云
放眼望去树木葱郁
低头瞧见绿草花红
是诗画安陆的幸福
更是安陆生态文明建设的硕果
春风调色,山野繁华;空气如洗,花香扑面。五月,踏访安陆市,国家森林公园白兆山,沟壑幽深,峻秀挺拔;府河、解放山水库,清波荡漾,候鸟成群;坐落在涢水河畔的一个个村庄,到处呈现山青、水绿、天蓝、鱼跃的景象……
、
近年来,安陆市委、市政府坚持以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为指导,以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创建为抓手,协同推进经济高质量发展和生态环境高水平保护,于2022年成功创建为省级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市,同时创建省级生态乡镇13个、省级生态村86个,生态文明建设成效显著。
青山、碧波、蓝天,白云。
绿色发展的春风,吹绿了涢城大地。
近年来,绿色发展理念早已贯穿安陆发展的各个领域。全市各级各部门齐抓共管,社会广泛参与,生态环境保护工作步入科学化、规范化、制度化轨道。
与之相匹配的是,安陆用最严格制度最严密法治保护生态环境。
——将生态环境保护、自然资源管控、节能减排等约束性指标作为重要考核内容,严格执行生态环境损害责任终身追究、“党政同责、一岗双责”、“一票否决”制度,生态文明建设工作占党政实绩考核比例稳定在21%以上。
——全面建立党政领导干部生态环境损害责任追究制度,在生态价值计量、生态补偿、生态资产融资生态价值目标考核等方面开展离任审计、制度设计和实践探索,生态文明体制机制改革走在前列。
立制度、明责任、抓落实、见实效。生态之于安陆,是优势,是财富,更是潜力。这一抹绿色,是安陆的底色,更是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基色。
太白湖边,水清岸绿,波光粼粼,浮光掠影,“蒂芙尼蓝”般的湖面倒映出人们的惬意时光;
府河国家湿地公园里,亭台古树相伴,古树花木相倚,古桥河水相映,湿地生态系统丰富多样;
广袤田野,绿意盎然,阵阵麦香袭来,充满诗情画意的田园生活令人神往……
绿水青山的背后,
是安陆用最科学的办法
最有效的手段保护生态环境。
以中央、省级生态环境保护督察反馈问题为重点,安陆狠抓突出环境问题整改,推动全市生态环境质量持续改善。计划编制《安陆市流域综合治理和统筹发展规划》、《安陆市矿山地质环境恢复治理和生态修复规划(2021-2025年)》,制度化解决流域治理和矿山治理。
同时,建立环境事件应急管理机制,发布《安陆市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提高市政府应对涉及公共危机的突发环境事件的能力,有效防范生态环境风险。
生态越来越好,环境越来越美,不只是群众的共同感受,更有实实在在的数据佐证。
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率达82.2%;总体区域夜间声环境质量良好;城区及乡镇饮用水源地水质稳定达到Ⅲ类水质标准,国控、省控断面水质达标率100%;
建成污水处理厂15座、村级分散式农村污水处理设施92处,城市污水处理率达95.7%,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率达46.26%。城乡黑臭水体消除率、整治率,受污染耕地安全利用率、污染地块安全利用率达均达100%。
在安陆,
看得见山,望得见水,留得住乡愁,
这就是心中的诗和远方!
良好生态环境既是自然财富,也是经济发展的动力和源泉,关系经济社会发展潜力和后劲。
安陆完善全域覆盖的生态环境分区管控体系,为发展明底线,画边框。统筹推进土地高效利用、全面实施自然保护区优化调整、积极开展生物多样性调查、生物多样性修复和外来物种入侵防控工作,森林覆盖率达到19.88%,河湖岸线生态质量得到明显提升。
以府河细鳞鲴国家级水产种质资源保护区为阵地,逐年开展禁捕执法生态修复增殖放流活动。同时,狠抓生态修复,依托废弃矿山修复兴建文旅项目4处,设计治理面积516亩。
协同推进降碳、减污、扩绿、增长,推进生态优先、节约集约、绿色低碳发展。依托自身自然资源禀赋,加速推动产业生态化和生态产业化协同发展。深入挖掘安陆“五大文化”,加快农文旅养融合发展。打造银杏三产融合发展项目,建成市域社会经济高质量发展的绿色产业。打造“湿地银行”“森林银行”等金融服务中心,推动生态资源变现。推进“公交绿色出行”,新能源和清洁能源车辆比例达81.7%,积极创建省级“全域公交”示范市;推进绿色发展,城镇新建绿色建筑比例100%;加强废弃物循环利用,一般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率达98.6%,农膜回收率持续提高;耕地土壤有机质含量在23.63g/kg的基础上保持增长。在绿色发展持续走高的同时,万元工业增加值用水量、规模以下畜禽粪污排放实现了持续下降,农田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达到目标值。
安陆正加快形成绿色产业格局,在经济发展高质量、人民生活高品质、生态建设高颜值的轨道上稳步前进。
回望过去,
安陆生态文明和绿色发展理念深入人心;
展望未来,
坚持生态立市,不断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
安陆推进绿色发展底色更亮成色更足。
编辑:曾晗
审核:盛婷
终审:叶亚玲 吴焱
出品:安陆市融媒体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