钟仪“琴师世家”与安陆的渊源

图片

钟仪“琴师世家”与安陆的渊源

图片

图片

高山流水遇知音    图片选自网络 

春秋时代琴师俞伯牙与樵夫钟子期高山流水遇“知音”的故事,妇孺皆知。这个钟子期不是普通的樵夫,他实际上也是名门之后,是古琴大师仲仪的后代,事实上他也精通音律,不仅能听出俞伯牙弹的是什么曲子,还能听出他弹到第四句的时候,琴弦断了,更能辨别出伯牙用的是瑶琴。伯牙弹琴志在高山的时候,钟子期曰:“善哉,峨峨兮若泰山!”伯牙志在流水时,钟子期曰:“善哉,洋洋兮若江河!”伯牙所念,钟子期必得之!子期死,伯牙谓世再无知音,乃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

当年钟子期生活的地方实际上就是现在安陆市南城办事处所在地。上个世纪九十年代湖北省妇联偕《知音》杂志社在安陆驻村期间,在南城办事处闭刘村援建过一座桥梁,取名“知音桥”,由此可见,她们深谙此地是“知音”故事的发源地,二则援建桥梁的单位还包含有《知音》杂志社,所以取名“知音桥”,一语双关,含意隽永。

图片

图片

知音桥   摄影:佚名

图片

可能有人会问,钟子期和俞伯牙“高山流水遇知音”的古琴台不是在武汉市汉阳区吗,和安陆有啥关系?但他们不知道,古琴台始建于北宋,重建于清嘉庆初年(公元1796年),确实是建在汉阳区的龟山脚下,但如果大家细读历史就会发现古汉阳和古安陆是什么关系,那时你就会明白这个知音故事与安陆有着密切的渊源。

图片

汉阳古琴台   图片选自网络

公元前701年蒲骚之战,郧国(今安陆一带)被楚国吞并设为郧邑,钟仪担任过郧邑的郧公(一把手)。钟仪是有史书记载以来最早的古琴演奏家,世代都是宫廷琴师。春秋楚、郑交战的时候,楚国钟仪被郑国俘虏,献给了晋国。钟仪遇到晋侯,在问答过程中有礼有节,不卑不亢,深得晋侯敬重,并以厚礼接待钟仪,让他回国代晋国求和,终结楚晋十年之好。《春秋左传》记载郧公钟仪“仁、信、忠、敏”,是“四德公”。

宋代朱长文撰的《琴史》记载,自上古伏羲、女娲至宋朝有156名古琴大师,郧公钟仪位列第35位。由此可见,在距今2600年的时候,“钟仪楚奏”之音就在安陆上空徘徊飘荡,“安陆古琴”的历史底蕴及历史地位之重,可见一斑。钟仪家族是春秋战国时期名副其实的“琴师世家”。郧公钟仪被历代文人墨客所传颂。王粲有“钟仪幽而楚奏兮,庄鳥显而越吟”的登楼赋说;杨炯有“钟仪琴未奏,苏武节犹新”的和答;李白有“南冠君子,呼天而啼”的愤词。后世产生的成语“钟仪楚奏”“楚囚对泣”“南冠楚囚”都反映了钟仪的爱国情操。

时间到了公元前506年,爆发了东周时期第一个大战争“柏举之战”。吴国军队攻占楚国郢都,楚昭王冬月二十七日逃离郢都,落难云梦泽,留下了“落楚塆”(今安陆李店镇新建村)这个地名。楚昭王手下有个大臣叫钟建,一直跟随和保护着楚昭王,楚昭王封他为“乐尹”,并准备把亲妹妹嫁给钟建。这个钟建就是钟仪的后人。《春秋左传定公四年》载:“王奔郧,钟建负季芈以从。”宋代邓名世所撰《古今姓氏书辩证》载:“然则楚有钟氏久矣。昭王乐尹钟建乃仪之后,而子期又建之孙。樵夫钟子期是钟仪后人。”这两段历史记载揭示了钟仪、钟建、钟子期“琴师世家”的传承,也揭示了钟家与楚国的历史渊源,还理清了钟家与安陆的历史渊源。

图片

落楚湾    摄影:胡日新

图片

此后,楚国大臣(也有资料说是晋国大臣)俞伯牙遇到钟子期,产生了“高山流水、伯牙绝弦、伯牙碎琴、破琴绝弦、六马仰秣、知音之交、峨峨洋洋”等成语故事。俞伯牙不管是楚国大臣还是晋国大臣,抑或只是一名琴师,他与钟子期的故事应该不是杜撰的。这一段千古佳话,都与钟家“琴师世家”是分不开的。

说到这儿,可能有人还有疑问,那和武汉市汉阳区有什么关系呢?潘世东教授的《汉水是中国最古老的江河》中记载:“汉水形成七亿年后,长江黄河才逐渐形成”。古代汉水的形成,比长江的形成要早7亿多年。民国二十三年《汉口小志》载:“春秋夷王时,楚并其地……赧(nǎn)王二十七年秦拔楚置南郡,汉为江夏郡安陆县地。汉书江夏郡十四,首安陆……周文王之化被于江汉,召公所逕行者也,分封为郧。作汉广之诗,盖汉初地广民稀,安陆一县实今云梦、孝感、安陆、汉阳之地。”春秋战国时期,当今的武汉市汉阳区和汉口都属安陆管辖。历史上称山之南水之北为“阳”,汉阳本来是汉水之北的地方,北宋时期,人们在汉阳修建了古琴台纪念俞伯牙钟子期“高山流水遇知音”。明代成化年间长江改道,汉阳才成了汉水南岸的地方。汉口也是一直到明朝才开埠。民国十六年(1927年1月1日),才将汉口、汉阳、武昌三个地方合在一起,取名“武汉”。

历史沧桑,滔滔汉江和涢水淹没了多少郧国(安陆)历史,就连当代湖北省妇联援建的“知音桥”又有多少人知道?“千淘万漉虽辛苦,吹尽狂沙始到金”,发掘安陆优秀历史文化并将“千年古城”历史文化元素融入新时期的建设时不我待啊!

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