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食品安全与营养健康提示

、警惕毒蘑菇中毒

7月,仍处于毒蘑菇中毒事件的高发期,是剧毒野生蘑菇的生长旺盛期,其毒素易导致肝肾损伤。若误食肝肾损伤型剧毒野生蘑菇,发病初期仅出现呕吐、腹泻症状,入住医院做血液检查才能发现肝肾功能受损情况,如不能及时发现、治疗甚至导致死亡

若误食剧毒蘑菇,需要立即入院进行透析治疗,给患者造成巨大的健康危害及家庭的经济损失。经验辨识不可取,通过图片、视频对比并不能辨别野生蘑菇是否有毒,在固定地方采摘也极有可能混入有毒品种。今年6月,我省在调查一起毒蘑菇中毒事件的过程中,曾将剧毒黄盖鹅膏照片发给村民辨认,大多数群众错认为经常采食的品种。

因此,要牢记不采、不食、不买卖野生蘑菇,不逞一“口”之快。集体食堂等集体供餐场所要加强厨师培训,餐厨人员牢记毒蘑菇中毒的食品安全知识,不采摘野生蘑菇用于集体供餐。如误食并出现身体不适,需立即前往医院救治,以免延误最佳治疗时间导致死亡

图片



、冷冻食品谨慎食用

7月,夏季炎热,冷冻食品因清凉或耐保存的特性逐渐成为更多人的选择。但在吃冷冻食品时需警惕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菌等致病菌:
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菌,在4℃仍可生长繁殖,且营养要求不高。通常70℃条件下加热20min可杀死。症状主要由恶心、呕吐、发热、肌肉酸痛等,严重者可导致脑膜炎。易感人群多为免疫力较弱的人,如新生儿、孕妇及老年人等,其中孕妇感染后容易导致流产
因此夏季新生儿、孕妇、老年人等抵抗力较弱的人群应尽量避免食用冰棍、冷饮等食品。选购预包装冷冻食品时应注意查看产品是否在保质期内,包装有无破损,食品标签是否完整,并观察产品有无大量冰霜晶体残留或出现软化现象。家庭使用冰箱时注意不同种类食品,尤其冰淇淋等即食食品,要用保鲜袋或保鲜膜密封包装,食品放置位置远离生肉以免交叉污染。食品解冻时不宜在室温放置过久,避免反复融冻。冰箱的食品食用前充分加热回锅,生吃的果蔬用流水冲洗干净。


图片


、小心饮料中的糖

《中国居民膳食指南(2022)》建议每日添加糖的摄入量不超过50g,最好控制在25g以下。很多市售饮料添加糖较高,例如一瓶500mL可乐含糖量有50g以上。

因此,我们日常饮水建议多喝白开水,少喝含糖饮料,更不能用含糖饮料代替水。在选购饮料时,可以关注食品标签。一看配料表,配料表上食品成分是按有多到少的顺序排列的,选购时可以观察配料表中是否含有蔗糖、麦芽糖、葡萄糖等添加糖,及这些成分的先后位置。二看营养标签,查看营养标签上固定体积/重量的产品能量、碳水化合物含量,结合包装上标注的食品体积/重量,可以计算出一瓶饮料的含糖量。若实在想喝含糖饮料,建议控制摄入量,并在一周内调节日常饮食,避免能量摄入过多。

图片





来源:湖北疾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