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网消息(新闻联播):习近平总书记在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上指出,中华文明具有突出的包容性,从根本上决定了中华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历史取向,决定了中华文化对世界文明兼收并蓄的开放胸怀。中华文明具有突出的和平性,从根本上决定了中国始终是世界和平的建设者、全球发展的贡献者、国际秩序的维护者。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身体力行,在国内外多种场合倡导尊重世界文明多样性,推动中华文明和世界各国文明在交流互鉴中实现共同进步,为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贡献了宝贵的精神力量。
近日,中国美术馆举行建馆60周年“美在新时代”系列展览,其中在“美美与共”国际作品主题展中,展出了来自法国、巴西、巴基斯坦、斯里兰卡、叙利亚等国家和地区的70余件美术作品,这批作品是从近4000件来自五大洲的国际艺术藏品中遴选出来的。
大道之行,天下为公。从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总部等国际场合深刻阐释新时代中国的文明观,到在以“儒学:世界和平与发展”为主题的纪念孔子诞辰2565周年国际学术研讨会上提出,推进人类各种文明交流交融、互学互鉴,再到亲自倡议举办亚洲文明对话大会……习近平主席一次次向世界阐述文明交流互鉴的意义,倡导尊重世界文明多样性,坚持文明平等、互鉴、对话、包容,以文明交流超越文明隔阂、文明互鉴超越文明冲突、文明包容超越文明优越。
在今年举行的中国共产党与世界政党高层对话会上,习近平主席郑重提出全球文明倡议,愿同国际社会一道努力开创世界各国人文交流、文化交融、民心相通新局面,让世界文明百花园姹紫嫣红、生机盎然,为推动人类文明发展、推进人类现代化进程、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提供了中国方案。
国之交在于民相亲,民相亲在于心相通。和合共生,让文明之光点亮美好世界。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形成了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对外文化交流合作格局,与世界人民共享文化发展成果。近年来,“一带一路”文化交流合作硕果累累。2020年,中国和乌兹别克斯坦文物工作者合作修复的丝路古城希瓦城重新焕发新生。今年2月,由中国与希腊共建的中希文明互鉴中心正式成立,两大文明交相辉映,树立起文明互鉴的典范。截至目前,丝绸之路国际剧院、博物馆、艺术节、图书馆、美术馆联盟成员单位已超过500家。
文明因交流而多彩、因互鉴而丰富。中国在五大洲44个国家设立的46家海外中国文化中心,推动中华文明与全球其他文明相互借鉴;全球媒体创新论坛、联合国中文日暨“中国影像节”“新征程的中国与世界”等系列活动成功举办,通过媒体力量促进不同国家地区间人文交流、民心相通。
文明只有姹紫嫣红之别,但绝无高低优劣之分。从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到共建“一带一路”倡议,习近平总书记将中华文明以和为贵、和而不同、和合共生等价值理念化为中国推动世界和平发展的文化基因与理念源泉,也为各国携手战胜挑战注入强大精神动力。
来源:央视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