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顺口溜”的变化——记孝感市直机关驻安陆市殷棚村扶贫工作队

“看山荒山秃岭,看路坡陡难行,看田越种越瘦,看水旱不保收,看人贫无盼头”——这是安陆市洑水镇殷棚村过去的真实写照。



2015年8月,一支由孝感市公安局、编办、信访局、农行组成的工作队进驻殷棚村,开展精准扶贫工作。经过四年的扎实苦干,如今的殷棚村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去年底,殷棚村集体经济收入达20万元,贫困户人均收入超过1.5万元。


洑水镇殷棚村大棚蔬菜基地,2020年4月16日摄


看山绿意盎然,看路宽敞干净,看田生金吐银,看水塘堰满缸,看人精神抖擞。——如今的殷棚村上榜安陆市“人居环境整治”示范村。

01

  选好队长,用脚步丈量殷棚的土地


“没有朱书记,没有工作队,就没有我们的好日子,感谢上级组织派来一个好队长、好工作队!”这是殷棚村贫困户、一般户经常挂在嘴边的话。


村民口中的“朱书记”,名叫朱隽,是孝感市公安局派往殷棚村任工作队队长、第一书记的正县级干部。局党委找他谈话时,他二话不说,服从安排,未提任何条件。亲朋好友感到不解,甚至抱怨:奋斗了几十年,要待遇有待遇,要级别有级别,犯得着去吃那份苦吗?


2019年12月,驻村工作队到低保户付功成(左二)家中关心家庭情况,制定帮扶计划


“在有能力的时候,能为老百姓做点事就做点,”面对质疑,甚至嘲讽,他一笑而过,“在哪儿都是干,更何况我也是农村走出来的!”第二天,他和队员一起背上行囊直奔殷棚,和队员、村民同苦、共干,用脚步丈量殷棚的土地。


寒来暑往1300多个日日夜夜,他的私家车跑了6万多公里,各种乡下日常用品成为标配,成为老百姓口中的“扶贫专用车”,先后捐赠并订单购买农产品价值2万多元。


朱隽有个习惯,每天都要和村民聊一些家常里短,还在笔记本上记录村民的诉求和困难。“杨华芬、黄道金等无房、危房户的房屋怎么办?毛建的妻子和女儿如何享受政策?周金芳的儿女工作如何安排、吃水怎么解决……”四年来,他记了10多本,密密麻麻。

02

建强团队,党支部成为群众的“主心骨”


2020年1月,驻村工作队到贫困户方祖刚(左四)家中了解产业扶贫现状、宣传扶贫政策


初到殷棚,虽有备而来,但现状仍让工作队措手不及:吃不惯、住不下,队员思想不稳;工作开展没多久,群众不理解、不信任、不配合。


怎么办?


“从工作队自身做起,解心结,转作风!”制定《工作队员十条工作标准》,所有队员将党组织关系转至殷棚村,成立临时党支部,与村“两委”联合办公,把机关党建资源植入基层。让党员间互相结对,发挥无职党员作用,把党组织和党员打造成全体村民的“主心骨”。


“有困难、找党员。”


蔡凤娥腿部残疾,家门前的路还是土路,出行不便,她向临时党支部求援,党员雷有朝多方联系,想尽办法为其铺上一条平整的水泥便道;贫困户方祖钢想承包2亩田养虾、4亩水面养鱼,但水源不足,年轻党员杨林多次协调帮忙解决;年近90岁的老人陈泽民常年独居在家,两个儿子和儿媳一直在浙江打拼,入户走访的朱隽发现情况后,与村干部一起反复做工作,鼓励他们回乡创业、照顾母亲,并帮助他们清塘堰、建虾池,发展养殖业,去年人均收入2万多元,还获得村的产业奖补,一家人其乐融融。


2018年,殷棚村举办第二届乡风文明表彰活动


“有困难,找党组织,准没错!”4年来,党支部有效解决各类困难问题2000多件,干群关系变得融洽,村民自发将自家种的菜、养的鱼、下的蛋等农产品送到工作对食堂,一同分享丰收的喜悦。

03

壮大产业,拓宽稳定持续的增收渠道


殷棚的路到底在哪儿?该怎么走?从进驻殷棚第一天起,它不断拷问着工作队。


要脱贫,发展产业是必由之路。工作队结合殷棚实际,在难以引进新型投资主体的情况下,动员群众,自力更生,盘活山水自然资源。


——将村组低洼田块进行土地流转,集中连片发展水产养殖400亩,年创村集体收入超过7万元。


2017年5月,殷棚村光伏发电项目正在施工


——利用项目资金,殷棚村建起3座共计50千瓦光伏发电站村集体经济收入5万元,带动村公益事业发展,解决部分公益性岗位和少数贫困户的生产生活困难。


——成立殷殷情生态农业专业合作社动员群众通过土地、资金、薪酬等方式入社入股,确保所有有劳动能力的贫困户和部分非贫困户均能参与进来,确保村集体和农户有稳定可持续的増收渠道。


——采取“合作社+土地+农户”发展模式按照三七利益分成,流转17个贫困户土地500余亩,建起林果基地,年创收3万多元。如今,规模已扩大至1400亩,共有桃子、三水梨、火龙果、草莓、美国红橡等近10个品种。


——投资100多万元,建成350平方米的殷棚喜庆服务中心引导老百姓喜事简办,勤俭节约,既方便老百姓集中办事,也带动了殷棚餐饮业的发展,每年租金2万元,并按20%的比例逐年增加收入。


“春赏桃花,夏看荷花,秋冬梨花、油茶花、楠树花竞相绽放,”工作队队长朱隽介绍,赏完花还可摘桃子、三水梨、垂钓,“现在的殷棚一年四季有可玩之处。”

04

帮扶群众,从根本上对“症”下“药”


2019年12月,殷棚村“消费扶贫周”暨农产品展销会


精淮扶贫的根本,是要让所有的群众“站起来,强起来,富起来”。四年来,驻点4家成员单位主要负责人带领党员干部结对30户70人,踏门槛、走田间、到地头、找问题,对症下药,用真心真情开展帮扶。


66岁的黄道金原是殷棚村贫困户中最贫穷的一个。因为穷,妻子离他而去,老黄独自将两个儿子拉扯大,小儿子患有精神疾病,属一级残疾。2015年精准识别时,老黄家人均纯收入仅2400元,父子三人挤在3间破土屋里。


2019年8月,驻村工作队为黄道金(中)等贫困户量身定制种植养殖帮扶计划


工作队了解情况后,迅速协调将他家列入危房改造范围。2016年开始,老黄家年年有变化:当年新房建成,送上各种家具、电器,老黄承包15亩水面养鱼,开挖桃园12亩种桃树;第二年养鸡100多只、喂牛3头,加入村里的合作社;2018年,老黄又栽种7亩“三水梨”,在种好自己的责任田外,还流转了其他农户水田20亩,全部种上水稻;2019年,他还在自家办起了农家乐。


如今,老黄重新找到老伴,儿子也娶了媳妇,年收入10万左右,走上了脱贫致富的康庄大道,成了全市脱贫标兵。


“一切为了困难群众的日子好起来。”设立奖补基金,鼓励农户入股入社,发展庭院经济,确保有劳动能力的贫困户每户至少发展一个支柱产业,不断拓宽增收致富渠道。


在工作队的帮扶下,殷定齐家水稻种植面积从原先的4亩扩大到现在的40亩,还开挖鱼池8亩,养鸡1500只,年收入超过10万元;73岁的贫困户方祖钢发展稻虾共养、养鱼,个人年收入3万多元,他的患有残疾儿媳妇在安陆城区开店创业,月收入2万多元……


朱隽介绍,除市里给予产业奖补以外,工作队还额外进行奖补,还对一般户进行奖补。近两年,殷棚村每年兑现产业奖补资金10多万元,群众发展产业的积极性空前高涨。


记者:朱辉 通讯员:魏亚先

编辑:曾晗

审核:吴焱

终审:叶亚玲

出品:安陆市融媒体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