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的土地》之十三——盛辅卿烈士故居及烈士墓

前言

安陆是一片红色的土地,李先念、陈少敏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在这里开创了鄂中第一块抗日根据地,有着光荣的革命传统、深厚的红色文化底蕴。境内有赵家棚革命烈士陵园、柏树黄抗日烈士陵园、高庙山抗日烈士陵园和新四军第五师建军纪念碑等一批革命纪念地。


为了让“家门口”的红色资源变成党史学习教育“活教材”,云上安陆和安陆广播电台魅力938(FM938)同步推出由市档案馆(市党史研究中心)、市融媒体中心共同编辑的《红色的土地》诵读栏目,介绍安陆境内革命纪念地,让广大党员干部在聆听安陆党史故事中,重温血雨腥风历史,感悟刻骨铭心忠诚,传承伟大抗战精神,汲取前行奋进力量。


点击上方听音频


视频来源:安陆市融媒体中心


盛辅卿烈士故居位于安陆市接官乡李冲村染坊独屋。这一带也是烈士生前从事革命活动的地方,烈士牺牲后葬于故居后山坡上。


盛辅卿,1884年出生在安陆县接官厅染坊独屋一个农民家庭。全家4口人,有几斗薄地,务农兼开小染坊。北伐前夕,42岁的盛辅卿为寻求光明,告别家乡父老,只身到武汉某棉织印染厂做工。当时的武汉,我党领导的工人运动与学生运动风起云涌。此时盛辅卿接受了革命思想,很快成为工人运动的骨干,并被推举为工人代表。1926年,在武汉加入中国共产党。


1926年10月,北伐军攻占武昌。盛辅卿根据党的指示,回到安陆开展工人运动,与相继来县的共产党员丁超群、周继英、侯润生等,创建成立首届中共安陆县委,任县委委员。他以国民党安陆县党部工人部长的身份,从事革命活动,组织成立了安陆县总工会,当选为总工会委员长。


“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后,革命形势逆转,县委和县总工会被迫停止活动。8月7日,党中央在汉口召开了紧急会议,制定了实行土地革命和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总方针。不久,盛辅卿代表安陆县委,到武汉参加了中共湖北省委扩大会议,听取了“八七会议”精神。会后,被派回安陆,组织秋收起义。盛辅卿回到家中,联络党员,召开会议,传达上级精神,组织安北农民起义。


1927年9月4日,盛辅卿在接官亭徐家独屋组建了第二届中共安陆县委和红十二军第二游击支队。遵照上级指示,他担任县委书记兼第二支队支队长。6日,第二支队在接官亭建立了指挥中心。盛辅卿对支队进行了训练和整顿,提高了战斗力。从11月1日开始,他亲率支队先后镇压了附近的反动分子张植廷、侯秀峰、侯振治、刘子芳、苏伯端、乐伯川等,扫除了反动团防势力。到1928年2月5日,建立了5个区委和5个游击大队,开辟了安北苏区,把安陆推进到土地革命的新的历史时期。安北成为鄂豫皖苏区的一部分。


安北起义的胜利,引起了国民党反动派的惊恐。1928年3月,国民党十九军移驻安陆,进行“清乡”。4月21日,国民党湖北省政府又下令通缉盛辅卿等人。安北革命根据地遭到严重损失。盛辅卿一方面安排党员干部分散隐蔽,伺机再起;一方面他亲自赶到红十二军军部,请示应对办法。8月的一天,他冒着生命危险,深夜潜回老家,准备召开会议,传达军部指示,重新组织革命,不幸被应南吴吉甫反动红枪会包围,经过顽强斗争,力尽被捕,当即解往应山县城。在监狱,盛辅卿受尽各种酷刑,面对威逼利诱,他坚贞不屈。同时,鼓励大家要看到光明,斗争到底。1929年3月,壮烈就义。烈士遗体被运回老家,安葬在故居后山坡上。


盛辅卿烈士还有两个儿子也为革命牺牲。长子盛克刚,抗日战争时期任安应县指挥部连长,卓有战功。中原突围后,他留地方坚持斗争,任寿山区区长。1946年,他被国民党县大队逮捕杀害。次子盛克庸,也于1946年9月被国民党安陆县政府拘捕,受尽折磨后病释,死于回家路上。盛克刚和盛克庸死后也葬于故居后山坡上。


来源:安陆市融媒体中心

编辑:曾晗

审核:吴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