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总书记冬奥考察,看科技创新路

  习近平总书记在这次冬奥考察中强调,中国冰雪运动必须走科技创新之路。

  一条冬奥之路,也是一条科技创新的强国之路。

  自主创新:自立自强之路

  高铁飞驰在京张铁路上,让人们对于冬奥会的到来多了一份期待。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国自主创新的一个成功范例就是高铁,从无到有,从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到自主创新,现在已经领跑世界。要总结经验,继续努力,争取在“十四五”期间有更大发展。

  2021年,是“十四五”开局之年。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把“关键核心技术实现重大突破,进入创新型国家前列”写入2035年远景目标,强调“坚持创新在我国现代化建设全局中的核心地位,把科技自立自强作为国家发展的战略支撑”。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把“强化国家战略科技力量”列为2021年要抓好的8项重点任务之首。

  在冬奥会筹备的过程中,科技元素同样无处不在。人工智能辅助系统、风洞实验室让运动员备战更加高效,低碳管理工作方案、京张高铁让科技造福千家万户。

  我国第一条雪车雪橇赛道的建设,是我国冬奥筹办过程中科技自立自强的很好案例。

  建设者们从零起步,形成多项自主知识产权和施工标准,还把赛道打造为全球第一条360度回旋赛道。该场馆赛道遮阳棚,结合赛道形状、自然地形、“人工地形”、遮阳屋顶等,形成“地形气候保护系统”,并采用全球首创的钢木结构,实现了传统木结构与现代钢结构的完美结合。

  可以预见,在北京冬奥会的赛场内,参加较量的不仅仅是来自世界各地的选手,还有支撑他们训练比赛的大量科技;而在赛场之外,众多最新科技发明会争相向世人展示它们的魅力。

  开放办奥:合作共赢之路

  冰雪运动走科技创新之路,一方面要坚持自主创新,一方面要善于吸收国际上的先进技术和训练方法。

  自主创新与合作开放相结合,冬奥会的筹办和备战,正越来越“科技化”。

  国家速滑馆的制冰工作具有很高科技含量。北京2022冬奥会组委会体育部特聘制冰师马克·皮特·麦瑟,与中方共同合作完成制冰任务。

  为了确保国家速滑馆冰面质量满足冬奥会比赛标准,麦瑟与国内外制冰师联合进行了底板清洁、底冰浇筑、喷漆划线、分层多次浇冰、冰眼敷设、防撞垫安装等多道工序,制冰工作顺利推进。办公室内,华商国际的设计师与制冰专家团队研讨设备参数;制冰机房内,国内外工程师围绕制冷设备,记录数据、研判系统运行;冰面上,国内外制冰师协作默契。这块冰,是中外团队合作的结晶。

  2017年2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北京考察时强调,开放办奥,就要坚持面向世界、面向未来、面向现代化,使冬奥会成为对外开放的助推器。

  在冬奥平台上,中国正在用开放的姿态学习、借鉴,融合国际先进的技术和经验。

  改善民生:人民至上之路

  因为一张呈四边形环网的直流电网,张家口北部的清洁能源与北京冬奥会紧紧连在了一起。随着冬奥的脚步越来越近,将有更多“绿电”直抵冬奥场馆和核心区域,助力“绿色冬奥”。

  张北柔直工程创造了“世界上第一个真正具有网络特性的直流电网”“世界上第一个实现风、光和储能多能互补的直流电网”“世界上最高电压等级最大容量的柔性直流换流站”等12项世界第一,这背后是工程人员28个月、800多天的日夜赶工。

  张北柔直工程的建设共涉及1110座光伏扶贫电站,总容量为133.9万千瓦,惠及104896户贫困户。如今的坝上地区,电网正成为地区资源优势转化为发展动能的重要载体。科技冬奥领导小组工作组成员常宇说:“探索奥运会如何惠及百姓生活和产业发展,这是我们开展科技冬奥工作非常重要的出发点。”

  加快科技创新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需要,是实现人民高品质生活的需要,是构建新发展格局的需要,是顺利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的需要。

  科技冬奥,改变生活。铺就科技创新的强国之路,冬奥会也有着自己的贡献。

(来源:新华网 责任编辑 曾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