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8月19日,这是第一个“中国医师节”,一个属于卫生与健康工作者的节日。在这一天,有些人已经为卫生与健康事业奋斗了多年,有些人刚刚走上救死扶伤的工作岗位,也有一些人还在学习,准备着未来为卫生与健康事业做出自己的贡献。这一天对他们来说,也许平凡,也许特殊。第一个医师节,他们怎样度过?
这一天,他们致敬过去
“当时填志愿的时候,我说要去北京学医,妈妈在旁边沉默着,爸爸看了她一眼,转过头对我说,以后见你的时间恐怕更少了。”
在医师节这天,绍兴市第二医院主任医师王啸澜敞开了心扉,从入校学医伊始,她有过茫然,有过不舍,有过愧疚,“但十几年一路走来,总有那么一刻:或因为手术成功的自豪感,或因为患者感激的眼神……让你觉得——做医生,不后悔!”王啸澜说,“这是一辈子的事业。”
一辈子的事业需要一辈子的付出。与其他行业不同,治病救人的功夫不是一两年能练就的,要成为一名优秀医师,动辄要十几年甚至几十年。在首个“中国医师节”到来之际,浙江省为10位医者颁发了“医师终身荣誉”,他们之中,最年长的98岁,最年轻的64岁。
“不为良相,便为良医”,这是朱智勇的人生志向。如今,他已在疾病预防控制战线奋斗了一辈子。浙江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主任医师朱智勇研制出的国内出血热疫苗,制服了曾经在全国肆虐一时的恶魔——“流行性出血热”。
他常年与细菌、病毒争斗,曾不止一次地将自己置于“险境”:他曾亲自奔赴疫区现场活捉携带病菌的老鼠;在分离出血热病毒时,病毒液体曾喷迸而出,他把实验室仅有的出血热抗体免疫球蛋白让给别人。
对于成就,他看得很轻,但对于职业,他却看得很重。他说,医生,就是把安全带到这个世界上的人,既然选择了它,便只顾风雨兼程。
这一天,他们奋斗当下
无论在什么时候,医生只和时间赛跑,对于浙江舟山医院主任医师王路来说,工作大概是他度过“医师节”最好的方式。
“今天我有三个病人要做四台手术。”王路简单地说了当天的安排,就立刻前往病房,对前一天做完手术的病人进行复查。60岁的王忠祥躺在病床上,老人是轮渡码头的工作人员,被一辆重型货车碾压,最后左腿截肢保住了性命。在病床上他反复说:“我的命是王医生给的……”
因为一早就有手术,王路从7点半就开始“查房”,他清楚地记得自己所负责的19位病人所在的床号与病症。
换衣、洗手、消毒,一切准备就绪后,王路匆匆地走进了手术室,当手术室的门关上的那一刻,王路“平凡”的一天才刚刚开始。
对于他们的“节日”,医生们都看得很“淡”。在49岁的山西晋中开发区脑瘫康复医院院长王玲玲眼里,她的时间永远都是留给那些“不会走路的孩子”。
作为一名脑外科医生,整整30年,她几乎没有休过一个长假,只为了研究用中医针灸术攻克脑瘫的方法,多少次,她不惜冒险亲身试针,就是希望更多地减轻因脑瘫给孩子带去的伤痛。
每每王玲玲结束工作半夜归家,丈夫都会为她打开客厅里的小夜灯,而每当医院的电话响起,王玲玲又会满怀歉意地离开熟睡的家人,匆匆离开,因为她知道又一个患病的孩子在等待着她。
这一天,他们展望未来
“健康所系,性命相托。我决心,竭尽全力除人类之病痛,助健康之完美,维护医术的圣洁和荣誉…”
在首个“中国医师节”到来之际,在浙江金华义乌市中心医院, 40位新入职的医师接过白大褂并庄严宣誓,完成了医师职业素养的第一课。
“当医生是我从小的梦想,经历高考、考研、规培,再到如今宣誓入行,一切的努力都没有白费。”在毕业于安徽医科大学消化内科专业的医生刘何看来,医生这份职业既是兴趣所在,也是职责所系, 自己将时刻牢记“医者仁心”,尽己所能回报社会。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这天,从事针灸理疗已有30多年的朱敬亲手为自己的“徒弟”穿上了白大褂,他表示,授衣的过程虽短,但授艺的传承长久,希望所有的新医师能够刻苦钻研、严谨求实,全心全意为病人服务,自己也会毫无保留地将更多经验、技巧传授给新人。
“医路是一场没有尽头的跋涉,唯有坚持向前。”在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小儿外科主任李昭铸看来,未来,当社会各界更好地理解医生这个职业、医患关系更加和谐融洽,他们所从事的事业便更能熠熠闪光。
来源:新华社 记者 杨思琪 刘扬涛 唐弢 周自扬
(责任编辑 蒋鹏飞)
请输入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