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成都6月24日电(李倩、陈地)日前,四川广安市岳池县马家村贫困户张杨,熟练地扭动右手大拇指和无名指捏住的钥匙,启动了三轮车。他的目的地,是两公里外的村活动室。
“张书记,另外1500只鸡,啥时能借给我呀?”来到村活动室,张杨问村党支部副书记张勇。“已和公司说好了,等你家圈舍修好后,立即发放。”张勇说。
贫困户来到村上借鸡,是怎么回事?在马家村活动室,记者了解了马家村贫困户“借鸡下蛋”的事。
由于小时候的一次爆炸事故,张杨失去了左手手掌,右手中指被炸掉,食指只剩下半截。60多岁的母亲不能干活,妻子要照顾三个孩子,作为家里的顶梁柱,张扬也只能干点农活。全家人的5亩地,一年总收入只有几千元。
家里的转机,出现在今年4月。当时,“第一书记”周莉莉在全村44户贫困户家中挨个宣传,希望他们通过“借鸡下蛋”的方式,为公司养殖蛋鸡,公司再按照统一价回收,实现近期脱贫。
“我想养500只,可以不?”张杨迫不及待地向周莉莉提出“借鸡下蛋”申请,是有原因的。
去年10月,村上就开始试行“借鸡下蛋”模式,将进入产蛋期的蛋鸡借给贫困户养殖,将饲料赊给他们。公司在按照统一价支付贫困户蛋钱时,扣除上一次的饲料钱。在养殖过程中,若蛋鸡意外死亡,损失由贫困户和公司共担;遭遇瘟疫大面积死亡,损失则由公司承担。
当时村上6户贫困户从公司借到231只蛋鸡。三个月的试行后,效果初现。今年一季度,贫困户满吉会饲养的44只鸡产蛋率最高,达到60%,交售鸡蛋1581个,扣除饲料、辅料等成本后,获得纯利润929.7元。
正是有了一些贫困户的先行先试,张杨深信,这种近乎零成本的养殖模式,只要细心管理好,就一定能从中赚到钱。为此,他向周莉莉报了这个“天文数字”。“好啊!我们马上联系养殖公司。”周莉莉爽快地答应了他,并要求他在蛋鸡发放前,参加公司组织的培训。
今年4月下旬,张杨顺利地领到了500只进入产蛋期的土鸡,短短两个月时间,张杨家的生活发生变化。“4月底到现在,我一共卖出8000多枚鸡蛋,每枚蛋的回收价在1元左右,扣除饲料费和辅料成本,纯利润约为2900元。”张杨说,眼下的数据还不能作为参考依据,蛋鸡进入新的环境以及逐渐变热的天气,都会直接影响产蛋率,3个月后才会进入产蛋高峰期。
初尝甜头的张杨并不满足。张杨告诉记者,村上已同意他将规模扩大至2000只的想法,并计划给他一定额度的基础设施建设补助资金。此外,公司和合作社还在帮助他建设标准化、规范化的养殖场。
在马家村,与张杨同一批领到蛋鸡的贫困户共有22户。从4月底第一次售蛋到最近一次售蛋,该村借养的2411只蛋鸡,已为22名贫困户带来纯收入1.4万余元。
张勇说,到6月底,还将有3000只鸡会借到贫困户手中,除原有的22户扩大了养殖规模外,另外22户贫困户也将加入“借鸡下蛋”行列。“再配合好花椒、莲藕等产业,今年我们争取实现整村脱贫!”张勇充满信心。
请输入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