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业扶贫,奏响富民兴村曲——安陆市脱贫攻坚5年回眸(产业篇)


编者按


“其作始也简,其将毕也必巨。”


近5年来,安陆市聚力解决“两不愁三保障”突出问题,推进落实扶贫政策,巩固提升脱贫成效,贫困村发展面貌和贫困户生产生活条件都得到极大改善。诗画安陆今起刊发《安陆市脱贫攻坚5年回眸》系列报道——产业篇 “产业扶贫,奏响富民兴村曲” 

安陆市孛畈镇月岭村食用菌产业基地


安陆市孛畈镇月岭村香菇大棚里,贫困户万友连正用毛竹把香菇搭出菇架。“在基地做工一天收入70块钱,家里还养了7400棒菌菇。”



目前孛畈香菇产业规模超过200万棒,年产值超过2000万元。搭上香菇种植产业扶贫“快车”后,万友连实现稳定增收。




脱贫攻坚,既要顾当下,更须谋长远。安陆把产业扶贫作为带动贫困群众稳定脱贫的主攻方向,一乡一品、一村一业,打造一批有规模、有成效的特色农业品牌,正形成高标准中长期产业全覆盖的新格局。




拔“穷根”育“富苗”


接官乡杨冲村太空莲基地


山光接水光,十里芰荷香。6月末,太空莲盛放。安陆市接官乡百余农户夜采莲子,顶上头灯如星火流转,成为一景。


接官乡杨冲村是安陆深度贫困村之一。土地贫瘠,多岗坡、丘陵。村里搞产业扶贫走过弯路,种无籽西瓜、种药材玄参均亏本收场,未能持续。


2019年,驻村工作队和村“两委”引进孝昌泽左种植合作社,流转450亩洼地种植太空莲。


接官乡杨冲村村民在太空莲种植基地清除杂草


鲜莲蓬、干莲子,市场供不应求。6至10月间,慕名赏荷采莲者众,带动其他特色农产品的销售。


去年,除村集体管理费、村民土地流转费外,合作社还接纳贫困户务工,累计发放劳务报酬70余万元。贫困村民王基朝夫妇仅务工一项年收入3万元。


“一花多吃”滋味足,今年接官乡太空莲扩种到1000亩。


孝感市公安局扶驻杨冲村扶贫工作队


回顾杨冲村产业扶贫路,孝感市公安局驻村扶贫工作队队长晏鸣霄总结:“要符合本地实际,确保产业立得住,站得稳,后期还能强起来。”


立足实际、立足资源、立足特色,选择有资源优势、有发展后劲的产业作为扶贫主攻方向是安陆各乡镇的共识。


除接官乡太空莲外,木梓乡肉牛养殖、孛畈镇香菇种植、巡店镇蔬菜种植……安陆扶贫产业多点开花、遍地流金。


引“活水”添动能


木梓乡方河村养牛合作社


这几天,木梓乡木之新专业合作社正考虑对肉牛补栏。疫情期间,合作社把母牛分散送给贫困户代养,按约定好的价格回收小牛崽。


合作社负责人余亮介绍说:“目前存栏100头牛,经营活动受疫情影响不大。”


产业扶贫政策叠加带来的资金支持,是余亮的底气来源之一。 



木梓乡农技推广中心主任陈拥军帮着算了笔账:以养肉牛为例,安陆市奖补政策是出栏一头母牛奖1000元,一头肉牛奖800元。乡里政策是新增1头牛补贴100元,利用打捆机收集、打捆秸秆,每捆补贴30元,种1亩青草也能获补贴30元。




自2017年起,安陆实施扶贫产业奖补政策,每年提标准、上接01版扩范围、降门槛、加力度。奖补范围由6大类18项增到7大类27项,限额从每年每户5000元增加至8000元。乡镇、街道办等也各自出台激励措施,吸纳市场主体参与产业扶贫,鼓励贫困户自主发展产业。




烟店镇宋垅村贫困户宋正享


烟店镇宋垅村贫困户宋正享养了2000多只土鸡,后因鸡群生病,全部掩埋处理。保险公司赔付他1.7万元,帮他走出困境。


近年来,安陆列支专款为贫困户购买产业保险,提高托底保障水平,农产品滞销或因灾受损的农户都能按比例获保险赔付。


政策叠加、资金支持、保险托底,有效防范化解了风险,正为扶贫产业持续发展引来源源不断的“活水”。


补短板管长效



“扎扎实实把扶贫产业办好、办牢,让一个产业带动一片群众、一个产业搞活一个地方、一个产业形成一种优势。”坚持这一思路,安陆持之以恒发展脱贫产业。




对于制约产业长远发展的瓶颈,安陆敢于破、大胆立,为扶贫产业建立起“挡风墙”“避风港”。



孛畈镇的香菇产业基础好,不愁技术不愁销。2018年安陆市拿出财政扶持资金100万元,建食用菌自动化生产工厂。去年又投入扶贫资金50万元新建120平方米的冻库和20个养菌大棚。今年再次加建大棚,扩大产业辐射带动作用。


木梓乡正规划建设肉牛屠宰厂和牛肉加工厂,将来开展牛肉深加工,增加产品附加值。


针对太空莲喜水怕旱特点,接官镇拿出30万元为太空莲基地建水库,今年打算再打两口井,以备不时之需。

 ……


辛榨乡胡姚村贫困户胡传建的葡萄基地


接官乡新龙村民焱种养合作社林下养殖项目基地


把帮助贫困户脱贫与解决区域脱贫统筹推进,把当前脱贫与长期增收致富统筹结合。安陆各乡镇抓近谋远,加长加粗产业链,解决产业发展短板,实现长效脱贫致富。

辛榨乡蒋堰村的蔬菜基地


安陆推进产业扶贫向产业兴旺跨越,让扶贫产业根扎得深、花开得艳、果结得旺、价卖得高,成为带动当地高质量可持续发展的“龙头”。


记者:刘艳 杨鹏程 秦烨

编辑:曾晗

审核:沈明德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