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陆接官乡:“小产业”撬动“大脱贫”

安陆接官乡:“小产业”撬动“大脱贫”


漫山遍野的桃树,迎来收获时节


圆溜溜的西瓜缀满藤蔓,红彤彤的桃子挂满枝头,一垄垄辣椒杆壮叶绿,一田田太空莲风姿绰约……6月,行走在接官乡,一派生机勃发的景象。

接官乡曾是安陆市五个插花贫困乡镇之一。近年来,接官乡依托丘陵山区林田资源,采取“村+合作社+贫困户”的模式,发展桃李、油茶、花椒、药材、太空莲、辣椒等产业。

亩太空莲,催生美丽经济


正值杨冲村一年当中最美的季节,大片盛开的太空莲吸引了不少水鸟嬉戏觅食。


杨冲村是深度贫困村。去年,孝感市公安局驻杨冲村扶贫工作队队长晏鸣霄引进泽佐种养专业合作社,承包村里500亩低洼地种植太空莲,不仅带动了村民增收致富,也激活了乡村旅游。


太空莲的产量是普通莲蓬的2至3倍,6至10月是丰产期,每天需要组织百余人采摘。


太空莲基地除草忙


“最忙的时候,周边村的人都喊来也不够,得包车去广水陈巷镇那边请人。”太空莲种植基地负责人丁泽勇告诉记者,去年500亩太空莲,累计发放劳务报酬75万元,用工辐射周边10多个村,今年种了1000多亩,就担心请不到人。


赏荷花、采莲蓬,带动了接官特色农产品的销售。“现在瓜在田里就被买走了。”去年,杨冲村的肖茂志老人种的4.5亩西瓜被抢购一空,今年他又扩种了3.5亩。


接官乡种瓜已有300多年历史,是“湖北省优质西瓜明星乡。接官西瓜曾被端上中南海餐桌。去年,游客到太空莲基地赏花、采摘期间,仅西瓜就顺带买走了15万斤。


肖茂志的无籽西瓜地


扶贫扶长远,长远靠产业。产业扶贫的关键在市场主体,通过市场主体带动,贫困群众才能获得更多的发展机会。”接官乡党委书记曾光说。


近些年,接官乡积极引进中粮集团、馨宇果蔬、昊洋科技等市场主体,因地制宜发展速生林、桃李、油茶、花椒、太空莲等产业,将万余亩岗地变为脱贫产业基地。


村村有产业,村村有合作社。去年,400多户贫困户种植无籽西瓜、油茶、果疏,发展林下养鸡、水产养殖等,走出一条稳定长效的产业脱贫、增收致富之路。全乡5个贫困村集体经济收入也达到60.6万余元。



小小辣椒,“红火”致富路


“春果、夏莲、秋辣椒,在接官乡,三季都有采摘用工需求,只要人勤奋,就不愁活干。”接官乡党委副书记程伟介绍。

传统的瓜果产业季节性强,不耐储存,采摘期短,受天气影响大。接官还适合发展什么产业?

接官乡专程到贵州遵义“取经”,了解到辣椒产业与接官现有产业互补性强。详细了解市场行情、种植成本和栽培技术后,最终选定试种遵辣9号、泰国小米椒等品种。



1亩水稻收益在800元左右,而一亩辣椒毛利润有2000元。权衡利弊后,森农种养专业合作社流转300亩地试种。

乡里拿出“真金白银”支持:种植百亩以上,每亩不仅补贴50元流转费,还补贴100元的肥料。

第一年试水,辣椒“大卖”,被武汉白沙洲农副产品大市场和四季美农贸批发市场以每斤1.5元的价格全部收购,销售额过百万。大大超出大家的预期。

小小的辣椒,“辣”出了致富新门路,增添了接官乡做大做强辣椒产业的决心和信心。

安置点旁的辣椒田里,一片热火朝天的劳动场景

杨冲、宋冲两个深度贫困村,看到辣椒产业前景红火,整合扶贫资金,分别投入50万元,完善辣椒深加工配套设施,租赁给合作社使用。此举既降低了村集体投资风险,又降低了合作社的投资成本。

辣椒产业链条迅速拉长——旋耕机、制膜机、移栽机、田园管理机等设备应有尽有,还兴建了烘干车间,未来还将建一座30平米的辣椒冻库。



门前屋后种,西瓜地里套种……如今,辣椒地在接官乡遍地开花,总面积逾千亩。辣椒上市时,合作社统一收购,直销大城市。

“袁畈辣椒酱、安陆餐饮协会都想要我们的辣椒。”森农种养专业合作社理事长李延东说,现在产量有限,还没开始供货。


产业联动,搬出稳稳的幸福


从集镇到接官村的路边,是全乡最大的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旁边的超瑞电子扶贫车间和辣椒烘干车间,是与安置点一起规划建设的。


未到辣椒收获的季节,烘干车间没有运行。隔壁的超瑞电子倒是繁忙景象,30多名女工正赶制一批无线耳机,大多数都住在旁边的安置点。


超瑞电子扶贫车间内,女工们正忙着赶制一批无线耳机


贫困户蔡秀辉坐在一角,忙着黏贴喇叭盖网。她是名聋哑人,2018年初搬进安置点,与小女儿相依为命。今年4月,超瑞电子招工,蔡秀辉寻了过来,用手比划着表示想工作,工厂负责人岳曼玲便给了她一份简单的活,每月能挣1000多元。


“蔡阿姨的速度如果再快一些,就能拿计件工资,每月最多能挣3000多元。”岳曼玲说。


安置易地搬迁贫困劳动力,抓住就业这个“牛鼻子”是关键。


近年来,接官乡招引在外创业成功人士回乡投资,创办一批手工作坊、小型工厂、微型车间,涉及制鞋、电子体温计、钓具、农产品加工等领域,如今都变身为扶贫车间或扶贫工坊。全乡7个易地搬迁安置点中,5个都有可供就近就业的扶贫车间。



除了扶贫车间,支持易地搬迁集中安置点产业发展,确保安置贫困户有地可种,满足他们脱贫的多样化需求。这是“搬得出”的动力,“稳得住”的依托,更是“能致富”的源头活水。


60岁的白祖敏是高庙村贫困户,她搬进安置点后,森农合作社以“代管代养”的模式分一亩地让她种植辣椒。


今年,森农合作社进一步扩大“代管代养”规模,把安置点附近的43亩地让群众种植。原则上每户1亩,合作社包种苗和肥料,辣椒收获后以每斤1.5元的价格回收。


合作社为何做这“亏本的买卖”?森农合作社理事长李延东道出了其中的玄机。



“辣椒种植每亩的劳务成本在1000元左右,而且招工难。”李延东介绍,此举既解决了用工难题,也可激发群众种辣椒的积极性。


李延东给记者算了一笔帐,合作社回收辣椒后,4斤鲜辣椒可制作成1斤干辣椒,而干辣椒能卖到10多元一斤,仍有不小的利润空间。


得知这一亩辣椒收益预计在4000左右,白祖敏笑了:“就是每亩只挣1000,明年我还要多种几亩!”


截至目前,全乡共完成易地安置147户298人。其中有劳动能力的125人,均走上了不同岗位,过上了新生活。

来源:涢水拾闻公众号

编辑:曾晗

审核:沈明德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