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居者长期宅家,警惕5种心理反应

“我一个人在家待了61天,昨晚又失眠了,凌晨3点多起来蒸糯米,做女儿爱吃的豆皮……”3月11日,家住武汉市洪山区的莫女士说,丈夫在广东女儿女婿家,她原计划忙完手上的工作也去广东过年,没想到因为疫情走不了。现在的她,每天心里都像压着一块大石头、烦躁、苦闷、失眠。

武汉荣格心理咨询中心创建人、湖北省心理咨询师协会理事黄进军表示,被单独隔离,或者是处在疫区,暂时跟亲人分离的人,会出现孤独无助感、焦虑水平更高、对身心状态会更敏感、更容易恐慌、更容易沉溺于负性情绪等5种心理反应。这些反应如果是短期的,是很正常的反应,遇到危机事件,产生适度的紧张和恐惧是有好处的,能帮助我们激活内在的生理机能和免疫系统,调动能量,集中应对突发情况。所以,不必压抑这些情绪,而是允许和接纳这些情绪变化。但是紧张、恐惧等应急反应持续的时间一旦过长,又有可能不利于身心健康,保持乐观积极,稳定的情绪,是最重要的免疫力之一。

“痛苦不可怕,痛苦并孤立无援更可怕!独居的隔离者与外界保持连接、获得连续的支持很重要。”黄进军说,疫情会带来一种高压的氛围,会让身在其中的人注意力窄化,更多地被焦虑、恐慌所占据,发展自己的适应能力很重要。

黄进军建议,因为疫情长期宅家的独居人群,生活上要注意稳定有序,保证营养均衡、适当的运动和充足的睡眠,避免白天睡大觉,晚上刷屏追剧,黑白颠倒。要发挥自身优势和特点,有利于压力缓解的方式都可以尝试,如果无聊乏味,不妨学习一下新的生活技能,比如变着花样做些好吃的,安静的泡茶,拍小视频等。要尝试寻找能给与自己支持的资源,发挥一定的主动性,与外界保持连接,建议主动通过网络、电话和其他人保持联系,还可以选择拨打公益援助热线寻求专业的心理支持和安慰。

独自在家的人,容易将注意力放在负面信息上,负面信息多了,会感觉心情越来越沉重,越来越沮丧,甚至有些麻木,这种现象叫做同情疲劳。当一个人目睹一些发生在别人身上的悲惨经历,激起惊恐,害怕,痛苦,体验到无助,无力,愤怒,悲哀等等一连串痛苦的情绪,间接受到无形的伤害,成为替代性创伤。这一类伤害,如果在短时间内不断累加,超出个人能够承受的范围,有些人甚至可能崩溃。

黄进军建议,要让注意力更开放,尤其多放在可控、积极发展的方面,对疫情各种信息适度了解即可。同时,多关注疫情好转信息,每天给自己一天天好起来的积极心理暗示。生活中,要从以情绪为中心转向以行动为中心,找到有乐趣有一定意义的事去做,比如可以尝试,把注意力从惊悚的图片和标题党的信息上转移开,和家人,同事,朋友一起讨论和分析对抗疫情的经验;或者干脆暂时远离手机,做一些力所能及,比如整理物品,清洗衣物,或者浏览一些其他平时感兴趣的信息,给自己一个可以喘息的空间,逐渐恢复活力。

湖北日报全媒记者 文俊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