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食品安全宣传周——普及食品安全常识,建立科学饮食文化 2024-06-19 17:06 0 食品安全科普 2024年全国食品安全宣传周 2024年6月的第三周 是第14个全国食品安全宣传周 今年的宣传主题是 “普及食品安全常识,建立科学饮食文化” 如何辨别每天吃的食物是否安全? 让我们来一起了解下食品安全知识 把好食品安全关吧! 01 培养饮食安全习惯 1.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饭前要洗手,洗干净、煮熟了的食物才能食用。2.一日三餐要吃好,定时定量进食,切忌暴饮暴食。3.不吃生冷食物、不吃不洁瓜果、不吃腐败变质食物、不吃冷菜、不喝生水、不吃垃圾食品。4.用餐餐具洗净、消毒,不用不洁容器盛装食品,不乱扔垃圾防止蚊蝇孳生。5.剧烈运动后不要急于吃食物或喝水。 02 引起食物中毒的常见因素 1.在食物危险温度带(5℃~60℃,尤其是37℃~42℃区间)贮藏食物。2.不适当地冷却/加热/解冻食物。3.从烹调到食用的时间间隔太长,使细菌有足够的繁殖时间。4.生熟食品交叉污染。5.使用受污染的生食品或原辅料。6.已加工的食物被污染 。7.厨房设备、餐具等清洗、消毒的方法不正确。8.由病原携带者或感染者加工食品。 03 食物中毒应急措施 食物中毒的应急措施主要保包括催吐、中和解毒、洗胃和导泻等。催吐可排出残留在胃内的毒物,适用于意识清醒且没有呕吐患者,催吐时可以用手指或筷子刺激舌根部,促使胃内容物呕出。中和解毒是指在中毒后立即口服蛋清、牛奶等,中和沉淀有毒物质。洗胃是指在医院内,用洗胃机或者用人工方法排出毒物,可以清除胃内残留的有毒物质,减少毒素的吸收。对于已经进入肠道的毒物,可以使用导泻药来促进毒物的排出。但导泻药不能过度使用,以免引起身体脱水或肠道损伤。应在医生的指导下使用导泻药。此外,食物中毒后,患者可能会出现呕吐、腹泻等症状,导致水电解质失衡。患者应多喝水、淡盐水或补充电解质溶液,以维持水电解质平衡。中毒症状严重时,应及时寻求医疗帮助,拨打120急救电话或前往最近的医疗机构就诊。 04 预防食物中毒的措施 防范食物中毒,需要从方方面面进行注意。第一,食物要清洁,生熟食品要分开。第二,生鲜食物要彻底加热,避免食用未经充分烹饪的食品,如生鱼片、生鸡蛋、生奶酪等。第三,检查食品保质期,避免食用过期食品,不吃霉变食物,不吃隔夜菜。第四,选择新鲜安全的食物,避免购买来源不明的食品,避免食用不明来历的野山菌。第五,保持良好个人卫生习惯,勤洗手,特别是在处理食物之前和上厕所之后。 来源: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宣传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