莆田疫情为“双节”防疫划出了重点

临近“双节”,福建本土新冠疫情突然袭来。9月10日至9月14日8时,福建省累计报告本土阳性感染者139例,其中确诊病例120例(莆田市75例、泉州市12例、厦门市33例),无症状感染者19例(均在莆田市)。根据国家卫健委派出的赴福建工作组专家判断,目前莆田疫情形势严峻复杂,后续在社区、学校、工厂等人群中继续发现病例的可能性高,疫情存在外溢风险。(相关报道见A7版)

与此前国内出现的几波较大疫情相比,福建莆田的这波疫情具备几个鲜明的特点。首先,本轮疫情传播的疑似源头林某某,入境后经过了21天的集中隔离,其中9次核酸检测、1次血清检测结果均为阴性,时隔38天才确诊。

第二个特点是,感染人群年龄小,学校成为传播疫情的场所。在莆田市已通报的病例中,有一位9岁的无症状感染者是林某某的女儿,很可能是在林某某居家隔离期间被传染。这位学生又是无症状感染者,在她上学期间,失去了通过症状早期发现疫情的机会,以至于此波疫情在该小学隐匿传播达10天之久。

多次核酸检测为阴性,让人对核酸检测方式以及试剂的灵敏度感到担心。这种现象启示我们,在入境人员解除隔离的时候,可考虑选用更高敏感性的检测试剂;或改进采样方式,增加在其他部位测量,如采集粪便标本和肛拭子标本,以提高检测的敏感性,降低假阴性率。

38天才确诊的“超长潜伏期”,则让人对“14+7”的入境隔离期限是否合理产生怀疑,似有必要进一步延长入境人员的集中隔离期。问题在于,延长到什么时候才算合理,很难得到确切的答案,再加上人员往来、经济活动等,已受到很大的影响,在这方面加码,空间有限。除了适度延长集中隔离时间,更应该通过其他防控举措来补齐这块短板。

感染人群年龄小,学校成为传播疫情的场所,则是另一个值得高度关注的现象。校园不仅是学生聚集的场所,更联系着千家万户,一旦出现疫情,就可能迅速向社会扩散,因此校园防疫不可掉以轻心。更关键的是,我国目前12岁以下的儿童尚未开始接种新冠疫苗,他们是当前最重要的易感人群,应该对他们强化保护,也有必要尽快将新冠疫苗接种覆盖到12岁以下人群。

结合入境人员38天才确诊和学校成为传播疫情场所这两个特点来看,则更应采取针对性的阻断措施,假如大幅延长隔离时间不太现实,则至少应该在较长的时间内,避免让入境人员接触到12岁以下儿童。同时,对于在校学生,除了要实施10%的核酸抽检等日常监控举措之外,还应该着重强化对重点对象、尤其是与入境人员有接触史的学生的疫情监控,这样既可大幅提升防疫的效果,又能减少对学生的干扰。

福建莆田这波疫情的诸多特点,既给防疫带来了诸多困扰与麻烦,也为下一步的防疫尤其是“双节”期间的防疫划出了重点。当务之急,除了要优化入境人员的防疫措施、加大校园防疫的力度之外,还需评估和研判此波疫情对即将到来的“双节”构成的影响,包括外溢风险等,“双节”期间的防疫措施,也需根据疫情形势进行及时调整。

来源:北京青年报 责任编辑  曾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