慎始如终,打好秋冬疫情防控战!

11月13日,市疫情防控指挥部(以下简称市防指)召开第17场新闻发布会,市政协副主席、市卫健委副主任、市防指疫情防控组组长戴杰群,市委外办主任、市防指应对境外疫情输入工作组办公室副主任徐国仿,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党组成员、副局长吴运祥,市政务服务和大数据管理局四级调研员、市防指信息化支撑组综合协调专班负责人杨家宏,市防指专家组组长张双斌回答了记者提问,回应市民关切的问题。

1

闭环管理无死角,严防境外疫情输入

目前,境外新冠肺炎确诊病例已突破5千万人,死亡病例达129万人之多,外防输入压力持续增大。截至11月12日,全市共摸排入境人员信息5208人,已入境来孝3021人,涉及103个国家和地区。

统计分析显示,进入6月份以来,入境来孝人员呈逐月增长态势,9月份当月新增494人,10月份当月新增578人,11月份仍然维持高位增加态势。

根据境外疫情十分严峻和境外输入压力持续增大的情况,市应对境外疫情输入工作组在境外来孝人员管理上加强了入境人员信息摸排,坚持落实“双线排查”机制,加大锁定数据库和跟踪联系,实现入境来孝人员信息排查全覆盖、无死角。并加强入境来孝人员闭环管理,对在第一入境城市解除14天集中隔离的入境人员,一律纳入社区管理(即居家隔离)14天,社区跟踪随访服务,并在第7天、第14天各进行一次核酸检测,结果阴性解除社区管理。

11月2日至12日,市应对境外疫情输入工作组3个检查组对7个县(市、区)和市直“三区”逐一进行了认真检查,发现问题现场交办,督促限期整改,做到入境来孝人员闭环管理工作落实落地落细,筑牢外防输入防线。

2

织密防护网,加强国内重点地区来孝返孝人员管理

为防止疫情扩散蔓延,在做好境外返孝人员管理的同时,市严防输入工作专班采取多项措施,加强重点地区来孝返孝人员管控。

首先组建由卫健、公安、交通运输、市场监管、商务等部门组成的工作专班,明确各部门职责,建立起高效运行机制;其次加强对中、高风险来(返)孝人员的排查,对电子围栏、社区排查、三站一场反馈的信息进行核实;三是对离开中、高风险地区未满14天的进行集中隔离医学观察,并免费做2次检酸检测,对于已满14天的纳入社区管理;四是加强与省指挥部、各县(市、区)防控专班的信息沟通,及时推送数据,与相关部门进行信息比对,确保信息及时准确;五是针对青岛、新疆喀什、天津、上海陆续发生新冠疫情,市疾控中心开展紧急提示提醒,提出疫情防控建议。

截至11月12日18时,累计排查喀什来(返)孝人员并开展健康管理430人,其中电子围栏11人、社区排查333人、三站一场86人。新疆克孜州3人。全部进行隔离医学观察和核酸检测,结果均为阴性。

下一步,严防输入工作专班将继续对天津滨海新区、上海浦东新区、安徽省颍上县等重点地区来(返)孝人员实施集中隔离医学观察和健康管理。

3

做好人、物、地同防,强化冷链食品全链条监测

加强冷链食品管理是当前疫情防控的重要任务,我市严格落实进口冷链食品“四全”工作,强化全链条监测,加强全流程排查和应急排查,进一步强化冷链食品管理。

我市严格落实进口冷链食品“四全”工作:采检全覆盖、样本全检测、包装全消杀、商品全追溯。加强对海鲜市场、农(集)贸市场、大型超市、餐饮场所等公共场所的以畜禽肉、海鲜产品为重点的冷链食品、冷链食品外包装、冷链车及外环境样本的定期抽检,对从业人员进行核酸检测和健康筛查,每日1次,一周一公告。

截至11月12日24时,对全市农贸市场、批发市场、超市、医疗机构、公共场所等重点场所外部环境、冷链食品、外包装及从业人员等进行新冠病毒累计采样检测79022份,结果均为阴性。加强应急监测。累计监测冷链食品包装11406份、冷链外环境5173份、重点人群6653份。

为加强全流程排查,市场监管部门牵头,商务、交通运输等部门共同参与对冷链食品生产、经营、储存、运输全环节进行排查,重点对货物索证索票索来源管理,加强源头追溯管控,并对各环节防控措施落实情况进行检查。

在开展应急排查中,我市先后对厄瓜多尔进口冷冻南美白虾、挪威冻尖吻平鲥、巴西鸡翅、进口冻去骨牛肉MINERVA S.A(注册编号为SIF421)、广西防城港冷链食品、天津海联冷冻食品公司进口的德国冷冻猪肉等通报阳性产品进行了排查,均未发现同批号产品在我市销售的情况。

市卫健部门提醒广大市民在购买冷链食品,特别是进口鱼、肉、海鲜等冷冻冷藏冷链食品时,一定要选择正规市场、超市,并做好个人防护。

4

突出“多病”同防、同查、同治,严防秋冬传染病暴发

在秋冬季疫情防控中,全市卫生健康部门突出“多病”同防、同查、同治,防止传染病暴发,保障人民群众健康安全。

市卫健部门认真落实多病同防,将流感监测点扩大到县市所有综合医院,发挥流感监测哨点医院作用,开展发热和流感等呼吸道传染病患者症状监测,新冠肺炎病毒、流感病毒等多种呼吸道病原筛查、监测与报告。发挥中医治未病作用,积极预防呼吸道传染性疾病。

同时,积极开展多病同查,各发热门诊认真做好发热和流感样等呼吸道传染病患者症状监测,在接诊过程中全面了解患者临床症状,询问流行病学史,并进行必要的检查。执行住院病例和陪护人员核酸检测制度,切实做到多病同查,应查尽查。

为加强“多病”同治,我市规范医疗机构隔离病区设置和管理,定点医院按不少于全院床位数的20%的要求预留隔离病区床位,确保冬春季传染性疾病收治。各级各类医疗机构对发热门诊、普通门急诊发现的冬春季呼吸道传染病、社区获得性肺炎、流感样病例等传染性疾病,及时转诊至当地具备隔离条件的医疗机构实行隔离治疗。

5

数据支撑,提升疫情防控的精准化、高效化、科学化水平

疫情发生以来,市信息化支撑组全面加强疫情专题数据汇集和共享,为我市疫情防控提供了大数据支撑和保障。

截至目前,我市政务数据共享交换平台汇聚了包括交通、物资、医疗信息等在内的疫情专题数据184万条,通过“一标三实”信息采集系统汇集全市实有人口房屋等数据1650万条。市信息化支撑组将这些数据进行深度融合、关联后输出给有关防疫应用系统,实现防疫信息的分类统计、精准分析、追踪溯源,进一步提升了疫情防控的精准化、高效化、科学化水平。

市信息化支撑组还结合本地实际,及时开发了“孝感场所码”应用系统,实现了全省个人健康数据库实时比对,人员的活动轨迹实时记录,大大提高防控效率和精准性。

截至11月13日,我市场所码共覆盖23592个公共场合,扫码人数890余万人次,预警和分类处置红黄码人员377人次。

下一步,我市将进一步加强宣传,提高社会各界和群众对场所码的知晓率和使用率,提升对“场所码”重要性的认识,做到“有码必扫、应扫尽扫”。同时,进一步加强技术指导和监督检查,对落实不力的地方和单位进行通报,持续加强系统优化和运行维护,确保数据安全和系统持续稳定运行。

6

发挥“哨点”作用,全面加强零售药店管理

零售药店是疫情防控的重要“哨点”,市场管理组组织市场监管部门全面加强药店管理,严格规范感冒药、退烧药登记销售,并做好人员信息登记,发挥“哨点”作用。

疫情发生后,市场管理组组建8个专班,对孝感城区200家药店进行了全面检查,对治疗发烧的38种药品、治疗咳嗽的93种药品及防疫用品进行了重点检查,督促药店按照目录暂停销售。同时,要求药店对发现发热、咳嗽的人员立即向当地疾控部门和社区报告,督促其尽快到医疗机构发热门诊就诊。各县市区也按照要求对1438家药店进行了检查。

常态化防控期间,市场管理组进一步提高认识,压实药店主体责任。召开全市药店负责人会议,传达省市防控指挥部常态化防控要求,签订防控责任承诺,落实防控主体责任,做到不麻痹、不侥幸、不厌战、不松劲。同时,开展巡查,加强购药秩序管控。截至目前,全市累计上报19747家次,提供信息249376条。

下一步,市场管理组将继续加强药店管理,督促全市零售药店进一步落实主体防控责任,切实发挥“哨点”作用,慎终如始做好常态化防控工作。

来源:孝感日报 黄华 郑玉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