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搬”出幸福新生活 ——安陆市脱贫攻坚5年回眸(住房篇)

编者按





“其作始也简,其将毕也必巨。”


近5年来,安陆市聚力解决“两不愁三保障”突出问题,推进落实扶贫政策,巩固提升脱贫成效,贫困村发展面貌和贫困户生产生活条件都得到极大改善。云上安陆今起刊发《安陆市脱贫攻坚5年回眸》系列报道——住房篇“搬”出幸福新生活  。


接官乡集镇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航拍图


初夏时节,走进安陆市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映入眼帘的是一幢幢白墙黛瓦的房子,小区环境优雅,道路干净整洁。屋前菜园子里,生菜、苋菜、辣椒等蔬菜在阳光照射下显得分外油绿。


易地扶贫搬迁作为“五个一批”的脱贫措施之一,是重大民生工程。2016年以来,安陆市立足当地实际,积极寻求破解之道,通过易地扶贫搬迁、精准帮扶和培育特色产业等方式,从根本上解决“一方水土难养一方人”的问题,让贫困户“挪穷窝、拔穷根”


截至目前,安陆市910户1974名贫困群众通过易地扶贫搬迁政策圆了安居梦,过上了新生活。




挪出穷窝窝,走上致富路




接官乡集镇易迁安置点一角,摄影:朱辉





“新房子125平方米,客厅、卧室、厨房、卫生间等应有尽有,还通了自来水、电、网络。”在安陆市刘铺村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的家里,42岁的熊祥东和记者说起他的新家,赞不绝口。




刘铺村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离210省道不足1公里,居住着刘铺、土门、宋冲等村10户贫困户共27人。

  

熊祥东以前住在安陆市接官乡土门村的大山里,家里三个小孩,人均不到一亩地,夫妻俩也没什么技术,每年只得出门打工谋生计。2017年,熊祥东家被纳入建档立卡贫困户。


在政策扶持下,2018年11月,熊祥东一家五口搬到了4公里外的刘铺村易地扶贫搬迁集中安置点。“在这里住着方便多了,孩子上学有校车接送,每户还分有一块菜地,赶集买鱼割肉也方便。”爱人黄智红欣喜地说。




挪出穷窝窝,搬来新生活



  

脱贫户熊祥东在新家门口


在驻村工作队和村“两委”帮助下,熊祥东通过土地流转,种植水稻60亩。去年,他贷款19万元购置了插秧机、旋耕机、拖拉机,为周边乡邻800多亩农田提供代耕代种代收服务。加上妻子在家门口基地打工的收入,他家去年收入达到15万元,一举实现脱贫。


今年,熊祥东又流转山地100多亩,养鸡1000多只。“今年收入应该不比去年少。”熊祥东信心满满地说,“只要勤劳肯干吃得苦,今后日子肯定越过越红火!”




家门口有活干,好日子有盼头




接官乡集镇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是安陆市最大的安置点,共搬迁入住51户111人。


记者见到熊其芬时,她正在辣椒地里锄草。“现在在家门口也有活干,以前住在村里想都不敢想。”


熊其芬因病被纳入建档立卡贫困户,2018年底,她家从3公里外的吊桥村搬到接官乡集镇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


“家门口就有卫生院,买药看病方便不少,我的病情也好多了。”熊其芬说,好几次回老家就生病,一回到这边病就好了。


接官想辣椒扶贫烘干车间,摄影:朱辉


为保证贫困户“搬得出、稳得住、能致富”,接官乡引进森农种养专业合作社,在安置点周边流转500亩土地种植辣椒,吸纳贫困户在基地从事栽苗、浇水、除草、施肥、采摘等劳务。合作社还拿出43亩辣椒地由贫困户“代管代养”。辣椒成熟后,再由合作社以每斤1.5元的价格回收。





熊其芬以“代管代养”的模式,在家门口种植了2亩辣椒。“每亩成本1000元左右,保守估计收3000斤,纯收入3500元左右。”她欣喜地说,现在在家门口也有收入,日子越过越有盼头。




目前,在接官乡易地扶贫安置点,在合作社种植辣椒的易迁户有9户。


   



 后扶产业,扶出新生活




王义贞镇花园村合进电子厂扶贫车间,摄影:王代金


“如今,我不仅住上了宽敞明亮的新房子,每个月还能拿工资。”安陆市王义贞镇花园村合进电子厂车间里,钱冲四组村民吴仕平在操作台上边扎着电子线圈边笑着说。


易地搬迁给她带来的不仅是居住环境的改变,更重要的是帮助她摘掉了“穷帽子”。


几年前,吴仕平和爱人靠着几亩薄田糊口,连住的地方都是村里出钱租的。受山区自然条件的制约,脱贫致富梦似乎距离他们很遥远。


2018年,通过政府政策扶持,吴仕平全家从钱冲四组搬到了花园集镇集中安置点。吴仕平住上了宽敞明亮的楼房,吃上了干净的自来水。当年,镇里引进安陆合进电子厂在村里新建“扶贫车间”,为她提供了就业岗位,让她有了稳定的收入。


“搬迁是第一步,稳得住、能致富才是最终目标。”安陆市以易迁后扶产业为支撑,逐户逐人落实就业岗位和帮扶措施。目前,安陆市通过易迁后扶产业扶持、依托资源引进等方式,兴建扶贫车间47个,带动800多户贫困人口就业。


记者:程荣东 周应涛 郑玉欢

编辑:曾晗

审核:沈明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