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出穷窝,搬进新房,遇见好生活

白墙蓝瓦,几方菜园,房前路灯林立,屋后刚被雨水冲刷过的地面干净整洁。


“住在这里,可比老家强多了,”在安陆市接官乡集镇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孙月跟妈妈在这里已经住了两年多了,“以前住在高庙村,每年也就寒暑假回来,现在搬到这里,交通顺畅,周末也能回来看看妈妈了。”孙月说。



聋哑妈妈月入2000元


2017年5月,接官乡集镇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动工开建,2018年1月搬迁入住51户111人,孙月一家就是其中一户。


2018年1月,孙月一家搬进安置点75平方米新房不久,爸爸孙佰双因脑溢血去世,孙月与母亲蔡秀辉相依为命。


蔡秀辉是聋哑残疾人,除了低保金、残疾补贴,家里没有其他收入来源。接官乡集镇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负责人阳昌介绍,高庙村村两委联系本村在外的爱心企业家邓汉华,与这个贫困家庭结成扶贫对子,每月给她们提供500元生活费。


2019年,接官乡集镇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建起1000平米的扶贫车间,引进安陆市超瑞电子有限公司,解决像蔡秀辉这样无法外出务工贫困户的增收难题。


安陆市超瑞电子有限公司主要生产各种款式的蓝牙耳机,负责人乐曼玲介绍:“目前电子厂里有二三十人在这里工作,做得多的每个月可拿到近3000元。蔡秀辉最开始做一些简单的装盖工序,慢慢熟悉之后做的快了,每月收入能有2000元以上。” 



红彤彤的收获


接官乡集镇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周边成片种植着辣椒。7月,雨后,辣椒苗已经拱破塑料薄膜,愈发葱茏。


“那个大棚,是安陆市森农种养专业合作社收购辣椒,进行烘干、保鲜、冷冻的地方。”安置点负责人阳昌介绍,“接管乡政府投资建立辣椒基地和扶贫工厂,安陆市森农种养专业合作社加入进行管理,形成“两提供一回收模式”(提供种苗、提供技术指导、按照市场价格回收),为农户提供一条龙服务,免除大家后顾之忧。”


2017年,吊桥村四组居民熊其芬搬迁到接官村安置点一间100平方米的房子里,以“代管代养”的模式种植了2亩辣椒。跟熊其芬一样有意愿种田的易迁户有9户,都是采取“代管代养”的模式,贫困户前期不用出成本,辣椒成熟后再抵扣,每亩成本1000元左右,保守估计收3000斤,纯收入3500元左右。



小岗位解决大问题


 “每天一大早,你在这里看到的第一个人一定是付志高。”阳昌说。


57岁的付志高是接官乡高庙村人,2019年4月,通过个人申请、组织评议、乡级审核、公示公告等程序,付志高成为了接官乡集镇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的卫生保洁员,平时负责安置点日常的环境卫生,公共设施的维护,调解邻里的小矛盾等等,每月工资750元。每天一大早,付志高就会早早起床去打扫卫生,加上与爱人黄克清一起在辣椒基地务工的收入,付志高说:“住了新房子,有了辣椒地,我每月打扫卫生也能挣钱,还有什么不满足的呢。”


据了解,接官乡集镇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设置了4个公益性岗位,包括付志高在内,吸纳了4个贫困户就业。



接官乡政府工作人员孙斌介绍,接官乡集镇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服务中心正在建设中,预计7月底就可以完工,到时将为安置点居民提供环境卫生、纠纷调解、种养殖技术服务等。


告别旧家园,开启新生活。来自接官乡8个村的51户贫困户搬到集镇安置点,不仅紧靠集贸市场和卫生院,生活更加便利,还有了稳定的收入来源,真正实现了“挪穷窝、换穷业、斩穷根”的目标。


 “最好的地要留给最苦的人,我们会进一步加强基础配套设施建设,让大家搬得出、稳得住、有事做、能致富。”孙斌说。


记者:赵思然 鲁伟龙 朱辉 罗娇

编辑:曾晗

审核:沈明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