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雄筑起生命长城 ——写给武汉保卫战、湖北保卫战中的工程建设者

2020,武汉。

一场突如其来的疫情,打破平静。

危急时刻,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武汉参照非典期间北京小汤山医院模式,火速建设火神山医院、雷神山医院。

1月23日,火神山医院启动建设,2月3日接收新冠肺炎患者。

1月25日,火神山医院启动建设,2月8日接收新冠肺炎患者。

前后17天,两线作战,为武汉新增2600个床位。

多一张病床,就多一分治病救人的希望!

这是一场与病毒的极限竞速,起跑即冲刺,开战即决战。

两座应急医院如期交付,凝聚着成千上万名建设者的心血和汗水。

非常时期,非常使命,非常担当!

这是建设者的奋斗,他们自己的双手,日夜鏖战,拼尽全力;

这更是社会主义社会集中力量办大事的巨大制度优势体现。

八方支援彰显制度优势——

“国家需要,我们就要出手”

“全党全军全国人民都同你们站在一起,都是你们的坚强后盾”,习近平总书记的话语温暖人心。

一呼百应,八方来援。

两座医院同步建设,意味着“双线作战”,难度可想而知。

巨大的挑战是,正值春节期间,工人返乡,工厂休假,疫情期间交通管制,如何调集大批工人?如何调运物资材料?

指挥部发动各参建单位广发“英雄帖”。

“若有战,召必回!”

武汉建工(集团)有限公司、武汉市汉阳市政建设集团有限公司、武汉航空港发展集团有限公司、武汉地产集团、湖北工业建筑集团有限公司积极响应,“请战声”响亮坚定。

800人、1000人、2000人、5000人,现场人数不断增长。

中国建筑集团有限公司下属9家单位,100多家分包单位紧急驰援。

截至2月4日,雷神山现场有1000余名管理人员、近8000名作业人员日夜奋战,1400余台各类大型机械设备及运输车辆川流不息,3000余套箱式板房、3300套机电安装物资运抵施工。

集结号吹响,现场施工人员开启“白加黑”“5+2”工作模式,“两班倒”24小时昼夜不停施工,争分夺秒抢抓工程进度:施工、监理人员一齐守在现场,边沟通、边设计、边施工、边调整……

“速度的背后,是我国建造技术的创新。”在雷神山医院现场指挥的中建三局一公司党委书记吴红涛说,两个医院的建设均采用了行业前沿的装配式建筑技术,最大限度地采用拼装式工业化成品,减少现场作业工作量,节省大量时间。同时将现场施工和整体吊装穿插进行,实现了效率最大化。

在一亿“云监工”的注视下,建设者们24小时不间断施工,火神山医院、雷神山医院飞快地“拔节生长”。

“我一生中从未见过这种动员。”世界卫生组织总干事谭德赛1月31日在日内瓦举行的发布会上说,“也许你正在关注的是中国将在10天之内建成的一家大医院,但这不是他们正在采取的措施的唯一目标,我相信这些措施将扭转(疫情)趋势。”

英雄无畏扛起使命担当——

“特殊时期,我不上谁上”

1月23日,大年二十九。

44岁的卢炬接到通知,担任中建三局三公司火神山医院项目指挥长、党支部书记,负责火神山医院项目建设全面协调指挥。

“提前1分钟交工,就能提前1分钟抢救病人!”卢炬带领团队,吃住在工地,战斗在寒风冷雨中,双手长出冻疮,说话嗓音嘶哑甚至一度失声。

另外一波人,正在为第二个“小汤山”应急医院奋战。

1月24日除夕夜十点,中南建筑设计院设计师仇争艳接到雷神山医院的设计任务。项目团队通宵达旦作战,高强度的工作,让仇争艳肠胃紊乱,她边吃药边坚持。3天后,初步施工设计图纸即交付承建方。

武汉建工工程管理部的杨帆,除夕当晚就加入了“武汉蔡甸火神山项目物资采购部”,向社会各界求助协调项目部急需的医疗物资。“杨帆热线”被打爆了,他在短短4天接通处理了1700多通电话。

疫情严峻,工程建设迫在眉睫。

“武汉是我们的家园,这是一场保卫战、生死战,务必不惜代价,不讲条件,不惧困难,尽锐出战。”中建三局党委书记、董事长陈华元向该局参战将士发出号召。

面对任务,建设者们奋力拼搏,毫无怨言:“特殊时期,我不上谁上?”

1月25日16时多,雷神山医院消息传来,原本参与火神山施工的中建三局一公司临危受命,转而牵头承担雷神山医院的施工任务,火神山医院相应的施工任务则交由其他兄弟单位。

当时,一公司前期采购的物资已经大量运抵火神山医院,许多物资刚刚卸下,又重新打包装车。

200多名管理人员和600多名工人重整行装,连夜“急行军”,赶赴“新战场”。

5台大巴、8台卡车在两座医院之间来回奔波,到1月26日凌晨4时全部完成转移,各项准备工作迅速启动。

时间紧急、工程量大、资源紧张、安全风险大、施工穿插繁杂、后勤保障难……

他们统筹制订施工“路线图”,分类施工、倒排工期,把每步施工计划精确到小时乃至分钟,“两班倒”昼夜施工。

建设工地上,白天,机器轰鸣、人声鼎沸;入夜,灯光如昼、焊花四闪。

克服重重难题,建设者们日夜冲刺,日夜决战。

“火神山项目是在极度压缩的时间、压缩的空间内,展开的一场战役。”火神山建设指挥部一位负责人说,“没别的,就是豁出去,干!”

所谓的“基建狂魔”,不过是一个个朴实善良的劳动者,他们穿上盔甲,默默负重前行。

大年初一,原北京小汤山“非典”医院院长张雁灵专程来武汉详细了解火神山医院设计、建设、诊疗方案后感慨,“很多设计标准、设备配备,都要优于当年的小汤山‘非典’专科医院。”

党旗飘飘挺立战斗堡垒——

“听党指挥,拼尽全力完成任务!”

战场上,一面面鲜红的党旗迎风猎猎。

“我志愿加入中国共产党,拥护党的纲领……随时准备为党和人民牺牲一切……”

1月28日下午,中建三局雷神山医院项目指挥部火速成立临时党委,并为6支党员突击队、7支青年突击队授旗。仪式上,120余名项目党员面对鲜红的党旗,高举右拳,字字铿锵,重温入党誓词,宣示决战决胜的坚定决心。

哪里有危险,哪里就有党组织夯基垒台;哪里有战斗,哪里就有党员冲锋在前。

各建设单位成立39个临时党组织,党员领导干部沉到一线,靠前指挥。

雷神山医院项目指挥部成立临时党委,参建雷神山医院项目的6个单位组成6支“尖刀连”,支部建在连上,共同构成项目建设中最坚实的战斗堡垒。

面对困难,1100余名党员组成22个党员先锋岗、32个党员突击队、9个党员责任区,党员突击队挺身而出、冲锋在前,带领建设者克难攻坚、连续作战。

工地夫妻档、上阵父子兵、战场亲兄弟,感人的故事不断上演——

放下怀中两个月大的儿子,梁超来了。

大年三十,他独自驾车从红安县赶到火神山,后又转战雷神山。寒气逼人的冬夜里,他一边与后方设计团队商讨设计,一边部署现场施工,连夜完成管道铺设,待到东方天晓,梁超已是嗓音嘶哑、满眼血丝,他说:“我是一名党员,也是一名士兵,听党指挥,拼尽全力也要完成任务!”

被评为武汉市“大城工匠”、曾任武汉天河机场T3航站楼项目经理的刘军安来了。

作为临时党支部党员先锋岗负责人,他身先士卒带领项目火速完成3栋板房的外墙拼装,为后续作业面赢得了宝贵时间。

强忍着丧母之痛,徐国华来了。

他的母亲刚刚病逝,父亲听闻建设雷神山医院的消息,让徐国华当晚就出发:“我会照顾好自已,国家需要你、武汉需要你、单位需要你,现在不去什么时候去!”建设头两天,现场厕所淤塞,他第一个冲上前,组织吸粪车抽污,确保现场卫生,不留疫情隐患。

年过半百的葛军、莫英夫妇来了。

这对工龄30余年的建筑老兵,得知建设雷神山医院的消息,第一时间携手报名。葛军说:“我是一名老党员,那些年轻人家里孩子还小,我们这些老同志多冲一冲,年轻人的风险就会少一点。”1月29日一大早,夫妻俩就跑遍了鄂州、武汉南湖、武汉蔡甸,为项目调配急需物资。

项目工地,鲜红的党旗高高飘扬。

初心在哪里,使命是什么?建设者们用行动,作出了最响亮的回答!

英雄筑起生命长城。

(责任编辑 蒋鹏飞)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