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咨询 | 宅得心慌慌,明知不对,可实在想出门怎么办?来听专家怎么说!

近期,全国上下继续以严厉措施防控新冠肺炎疫情。对我们普通居民来说,“宅”依然是主旋律,可随着宅在家中的时间越来越长,无形中给部分市民带来困扰。有人因宅在家中无所事事感到无聊,提不起精神,有人因与家人待在一起太久了,反而产生了不少摩擦,还有部分市民明知出门不对,可就是按捺不住心里的欲望。

为了帮助大家解决这些难题,湖北之声《今夜不寂寞》节目特邀心理专家钱堃为大家提供了一些解决思路。

主持人:有的人原本宅在家里想要读完之前没时间读的书,去追一追没时间看的剧,去上一下没时间听的网络课程,可是在家里待的时间长了,反而坚持不下来,这是怎么回事呢?

钱堃:因为,从心理学的角度来讲,我们在生活当中如果不能够去挤出时间做的事情,往往是我们在潜意识层面有一些排斥的。比如说,觉得自己没有时间去读书,没有时间去运动,那可能就算有大量的时间你也很难真的去运动、真的去读书。对于各位朋友来讲,其实也是一个自我反馈的机会,就是发现,其实原来忙的时候,只是在找一个理由去回避这些问题。现在不忙了,身体还是在告诉自己,原来不是没时间的问题,是自己本来就有点回避它。当长时间做一件事情之后,会对神经造成一定的疲劳。不管你是看剧也好,还是听课也好,如果一天连续几个小时都在做同样一件事情,你就会有一个本能的厌恶感。大家尝试着把它变成一种生活习惯,比如说:我养成一个良好的习惯,每天睡前听10分钟的读书,或者说每个星期会听一次课程。让它变成一个生活的惯性的一个行为,就算以后疫情已经结束了,我们还是保持了这样一个良好的行为习惯,就是有了一个更持久的影响在里面。

主持人:以前和家人没有这么多时间在一起,好不容易聚在一起了,想要好好地调节一下感情,可没想到反而容易对自己的伴侣生气,而且想躲都躲不掉,怎么办?

钱堃:我觉得这是一个很好的机会,去练习我们在家庭关系当中的“边界感”。什么是边界感呢?就是能不能够允许身边比较亲近的,爱人也好,孩子也好,或者父母也好,他们有自己独立的想法,有自己独立的情感,有自己独立的感受,我们在同一件事情上可以各抒己见。但是,没有必要去一定要达成某种一致,学会在相处的过程当中建立一种边界,互相之间去尊重,可能为我们以后的这样一个关系的发展,打下一个很好的基础。

主持人:战“疫”期间,明知外面依然存在风险,可就是心里痒痒的,就是想要出门,都快成心病了,如何解决?

钱堃:我们首先意识到一个问题,我们需要自己给自己划定一个区域、一个期限。虽然,这个期限我们并不知道,就是到目前为止,我们到底还需要待在家里待多长时间?但是,我们可以内心先给自己一个循序渐进的一个计划,比如说:我先老老实实待在家里,待两天。然后,这两天我先不去想出去的事情,我把这两天的时间安排的比较合理。到了两天以后,我再给自己定一个新的计划。我在接下来的三天的时间里面,我再来去安排一个新的周期的一些在家里的活动。这样就会给自己一个主导的感觉:是我在主动安排我的生活,而不是我被迫待在家里、宅在家里,什么都做不了,想着往外面去跑。对于这一类朋友来讲,就是把被动转化为一种自己的主动安排,这可能是破解心痒难耐的一个方法。

来源:湖北之声

(责任编辑 蒋鹏飞)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