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安陆田园精彩嬗变

深秋的安陆,犹如一幅田园风光画——静谧舒适的村庄、错落有致的房舍、干净整洁的道路、勤劳朴素的村民……

近年来,安陆结合美丽乡村建设、乡镇生活污水处理厂建设、农业面源污染治理、厕所革命等工作,不断加强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力度,走出了一条“脏乱——干净——美丽”的蝶变之路。

9月下旬,笔者深入安陆农村,看变化,听故事。

天不怕、地不怕,就怕书记掏电话

一位村支书的绝招

40多岁的辛旺荣,看上去柔柔弱弱,但做事利索、风风火火。

作为安陆市辛榨乡高张村党支部书记,村民们对她又喜欢,又有一点忌惮。怕啥?80岁的老党员吴学珍说:她有绝招!

土生土长的吴学珍老人见证过高张村的过往,沟渠里丢满了瓶瓶罐罐,树林间都是白色垃圾。“一起风,地面尘土飞扬,天上塑料袋翻飞。”

2016年起,高张村借助省级美丽乡村示范点、安陆市垃圾分类试点等政策东风,大力改善村容村貌。土路变成水泥路,路边栽下整齐的红叶石楠,村里安装路灯,村民住宅外墙进行统一粉刷,淤塞发臭的沟渠得到疏通,散落的石头被砌成景观墙……

绝大部分村民都支持,只有个别村民转不过那根筋。”辛旺荣说。2018年夏,村里一户老婆婆要在自家门前烧秸秆,村干部上门劝阻,婆婆坐在地上撒泼,说“村干部欺负人”。

急中生智,辛旺荣掏出手机拍摄视频,然后发给了婆婆的儿子,并留言道:“请你做一下你妈妈的思想工作,如果明天还解决不了,那我就发在全村的微信群里。”第二天老婆婆主动找到辛旺荣:“你这个伢啊,你发到群里,我还咋住在村里啊?不烧了,不烧了。”

从那以后,一旦发现有村民不讲卫生、乱丢垃圾,辛旺荣就拍成视频或照片发在群里“晒一晒”。村民们都说,天不怕、地不怕,就怕辛书记掏电话。

收起笑容,辛旺荣一本正经地说:“农村人最讲究面子,谁干得好,咱就帮谁长脸;谁要是干得不好,那就要丢脸。这一招,管用得很。

去远一点、偏一点的塆子

一次不按计划的检查

5个月过去了,王义贞镇副镇长陈依策还经常反思:如果那一次,我们按照计划去走、去看、去检查,还能不能发现这些问题?柏杨村村支书陈依友也经常回味:本是一件丑事,却能倒逼全村男女老少齐上阵,合力整治人居环境,这何尝不是一件好事?

他们念念不忘的这件事,发生在今年4月份。

当时,陈依友接到通知,镇干部将到柏杨村开展人居环境整治检查。柏杨村有10个村民小组,其中5个位于省道安(陆)京(山)线两侧,由于交通便捷,以往每逢有上级领导前来调研、检查,首当其冲的就是这5个组。按照惯例,陈依友在这5个组里安排了一条“看得过去”的路线、选取了几个“拿得出手”的位置、安排了几位“会说话”的村民。

检查如期进行,带队的是陈依策和镇建设管理中心主任杨德成,陈依友习惯性地走在最前面。不过陈依策主动提出:“陈书记,你跟着我们走,去远一点、偏一点的塆子。”这一反常态的做法,效果很明显——在6组刘家河和7组彭家河,乱衣乱鞋多、酒瓶空罐多、白色垃圾多、苍蝇蚊虫多,陈依友脸上火辣辣的。

送走检查组,陈依友当天下午就组织村两委和驻村工作队实地查看,商讨整改办法。村里把刘家河和彭家河作为示范点,通过干部带动、党员先行,调动群众积极性。看到村干部带头捡垃圾、砍杂草,村民们主动捡拾房前屋后垃圾,连一向邋遢的单身汉贫困户刘金仲也主动拿起镰刀帮忙砍除杂草。

村两委按区域包组,每周六下午组织交叉检查,对包组干部不履职、不尽责的予以严厉批评;对农户宣传动员两次后仍无动于衷的,全村通报批评,责令整改完成。

柏杨村变了!洁净的乡道蜿蜒交错,清澈的小溪流水潺潺,远处层峦叠翠,眼前绿意盎然……

环境整治是为了更好的发展

一套三方受益的机制

孛畈镇杨堰村,与随州市交界,全村500户1925人,人均耕地面积不足6分。

不仅穷,而且脏。村支书杨长贵介绍,以前的杨堰村生活垃圾随处可见,村道路两旁、房屋前后的杂草丛生,塘堰淤塞、吃水成问题。

“咋不想改?可村里的青壮年都外出打工,只留下老幼妇孺。她们都需要人照看,没有精力再顾其他的事。”他说,由于村里环境太差,在外闯出“名堂”的村民都不愿意回来。

2014年,村两委将人居环境整治列入议事日程,组织村干部、老党员、群众代表开展包组宣传、漫画宣传、大会宣传,并将村级环境治理纳入村规民约。

效果如何?唉……反对的多。一位村民问杨长贵:“天天扫地,能当饭吃?”话糙理不糙,杨长贵受到启发,大力发展村级经济。很快,林场包出去了,精养鱼池建起来了,荒地流转出去了,村民们的荷包越来越鼓,村集体每年收入超过5万元。

此时,村民们主动找上门来:“杨书记,我们都盼着整治环境,但没人带头做示范,我们有劲无处使啊!”有了村民的支持和参与,杨堰村的人居环境整治,顺风顺水。

缺资金,村民自筹,争取在外成功人士赞助;缺规划,远赴浙江、安徽等地取经;缺劳力,老党员、老干部挺身而出,全村百姓不甘落后。“开始担心缺这缺那,事实证明,有了村民的支持,啥也不缺。

统计数字显示,杨堰村投资近70万元,安装太阳能路灯135盏、绿化道路12公里;以湾组为单位,将17口当家塘堰全部翻新,解决用水难题;修建垃圾池27个,配备50个垃圾桶和4个垃圾箱,聘请专人转运生活垃圾。

环境越变越好,曾经不愿回来的村民们陆续回来了——23户回家盖了新房,80多户将旧房子翻新,邓定明、钟存权等3位成功人士返乡投资做旅游产业、建稻虾共养基地,村民们的荷包更鼓了。

(记者 赵峰 程荣东 朱辉)

(作者:赵峰 程荣东 朱辉)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